新移民讓澳洲走出人口老化及經濟停滯困局 那台灣呢?

國際瞭望

澳洲每五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最近一次在2016,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BS)日前公布的普查結果,揭示澳洲是一個正在快速轉變,擴張,以及文化多元的國家,如此意象,又更深化了澳洲的本質 – 移民國家。移民改了澳洲的面貌,而這一次,亞洲移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6年8月9號普查日,澳洲總人數2371萬,實際常住人口 2340萬,比起 2011年成長了 8.8%。普查當天,約有60萬澳洲人在海外。

我們先從人口統計學的角度來觀察,甚麼是典型的澳洲人?

· 性別 - 女性(50.7%)

· 平均年齡38 歲

· 出生國家 – 澳洲(66.7%)

· 說英語 – 72.7%

· 已婚 – 48.1%

· 居住在主要城市(capital city)

· 周薪 662 元

· 信奉基督教(52%)

再從社會生活角度來看,典型的澳洲人是 38歲的已婚女性,有兩個小孩,祖先來自英國,父母生於澳洲,受完高中教育,住在三房的房屋,有兩台車,每周花五到十四小時做家事。

那麼,轉變在哪裡? 從出生國家,語言與宗教,可以看出端倪。

出生國家(country of birth)

三分之二(66.7%)的澳洲人在澳洲本土出生,海外出生的616萬澳洲人中,將近五分之一(18%)在2012年之後才來到澳洲。海外出生國家前兩名,依舊是傳統的澳洲母國英格蘭(14.7%),以及鄰國紐西蘭(8.4%),三四名分別是中國(8.3%)與印度(7.4%),五六名則是菲律賓(3.8%)與越南(3.6%)。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與印度都是大幅上升(2.3%與1.8%),紐西蘭反而下降(0.7%)。

如果從區域的角度來看,西歐北歐23.2%(減少4.5%),南歐東歐 10.7%(減少2.3%),東南亞 14.2%(增加0.9%),東北亞 12.8%(增加2.7%),南亞中亞 12.7%(增加3.2%)。亞洲從31.9%上升到39.7%,歐洲從40.6%下降到 33.9%這一來一往,亞洲大幅超越歐洲,成為海外出生澳洲人的最主要地區,幾乎佔去四成。對照1966年普查,也就是五十年前,只有 18%的澳洲人是海外出生,其中英格蘭就佔了三分之一(32%),而中國與印度加起來只有1.6%。很明顯地,亞洲移民在數量上取得領先地位,這也反映澳洲在地緣政治上扮演的角色轉變,從西方國家一員,轉化成主導南太平洋的領袖,積極向亞洲靠攏,參與區域事務。

在人口結構上,海外出生澳洲人的年齡中位數是44歲,相對的澳洲本土出生的年齡中位數只有 35歲,這跟二次大戰之後來到澳洲的移民老化有關。如果就歐亞對比的觀點來看,歐洲移民的年齡中位數高達59歲,亞洲移民只有 35歲。

再從世代的觀點來看,海外出生,也就是移民第一代的澳洲人佔 28.4%,父母任一方在海外出生,也就是移民第二代佔 20.9%,40歲以下的第二代,父母都是亞洲人的比例最高,反之,40歲以上的,父母都是歐洲人的佔多數。這反映出 20世紀,歐洲移民幾乎獨佔的情勢,在 1975年以後,逐漸增加的中國,印度,越南與菲律賓移民,慢慢地改變了。如今,澳洲移民脫歐入亞,不只是個轉變,而是未來的長遠趨勢。

語言和宗教

在澳洲,在家說的語言超過 300種,英文當然還是主流語言,72.7%的家庭只說英文一種語言,21%的家庭使用的主要語言不是英文,其中最多的是中文普通話(Mandarin),佔 2.5%,增加 0.9%。接下來是阿拉伯語 1.4%(增加0.1%),廣東話 1.2%,越南話 1.2%(增加 0.1%),義大利文 1.2%(減少 0.2%),希臘文 1%(減少0.2%)。這也反映出亞洲移民增加,在語言使用上帶來的趨勢。

不可置疑的,澳洲一直都被歸類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國家,從復活節與聖誕節是年度最重要的節日就可以看得出來。信仰基督教的人口佔 52.1%,其他宗教8.2%,其中最多的是伊斯蘭教 2.6%與佛教 2.4%,值得注意的是,無宗教信仰 30.1%,大幅成長了 8%。1966年,50年前,信仰基督教人口高達 88.2%,無宗教信仰只有 0.8%。移民帶來了宗教信仰的多樣性,無宗教信仰者激增,卻可能是值得注意的社會議題。

移民推高了房價?

海外出生的澳洲人比起本土出生者,更偏向居住在各州首府地區,也就是集中在大都市,比例高達 83%。雪梨人口 482萬,海外出生就佔了 177萬,超過三成。墨爾本 448萬人,海外出生 152萬,也接近三成。自 1991年以後來到澳洲的移民,25年以來居住在首府地區的比例更高達 86%,這也解釋了過去幾年來房價狂飆的原因 – 供不應求。不斷湧入的移民,而且多數都是相對富裕或擁有專業技術者,都希望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供給追不上需求,造成五年來首府地區房價上升 35%,雪梨更是高達 60%。

不只房價被推高,房貸也成了澳洲人難以擺脫的壓力。1991年有41%房屋擁有者沒有房貸,如今比例降至 31%,有房貸的比例從 27.5%上升到 34.5%,租屋者從 26.9%升到30.9%。兩成家庭的房貸佔收入比例三成以上,對生活的影響不可小覷。

人口老化

先前提到典型澳洲人年齡 38歲,這指的是年齡中位數,比起五年前普查多了一歲。65歲以上人口比例則是從 14%上升到 16%。人口老化,似乎是所有先進國家都正在面臨的問題,澳洲也是,但透過移民政策與獎勵生育,目前 14歲以下人口佔 18.7%,15-29歲 19.9%,少子化的影響似乎還好,目前 4.5個工作人口養一個 65歲長者,但是 30年後,會變成 2.7個工作人口養一個,這是很難扭轉的趨勢。

移民國家

澳洲一直以來就是移民國家,海外出生人口數排名世界第九,比例上也是名列前茅,高過鄰近的紐西蘭(23%),類似型態的加拿大(22%),甚至民族大熔爐的美國(14%)。我們觀察到的轉變,亞洲移民超越歐洲移民成為主流,這是否代表澳洲趨向亞洲化,還難以下定論,的確,移民給澳洲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甚至優勢,尤其在經濟上,連續 25年的經濟成長,很少已開發國家辦得到,尤其是順利躲過 2008年金融危機,源源不斷的移民,帶來資金,勞動力與消費力,貢獻甚大。

除了經濟,政治上,移民與母國的交流,也間接提供澳洲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澳洲有相當多的東南亞移民,多以投資或技術移民的身分到來,並沒有完全中斷與母國的連結,澳洲的高等教育又是東南亞國家的首選之一,學術交流又往往是政治決策的先行者,無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都漸漸成就澳洲在南太平洋主導區域的決心。

借鏡

在1980年代,台灣人口有1800萬人,澳洲則是到了2000年人口才達到1800萬人,不過現在澳洲人口在這幾年快速成長,現在已經達到2400萬人,甚至超過了台灣。台灣與澳洲,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但是澳洲採取積極擁抱移民,來解人口老化問題,連帶的停滯的經濟問題也獲得解決,那台灣呢?

從澳洲的人口普查結果,移民的角色,幾乎是扭轉澳洲的關鍵,台灣必須認真面對這一塊,在在人口老化、引進人才、刺激經濟成長的議題上,澳洲的移民政策,其實可以是台灣借鏡的對象。

台灣也有相當多數的移民,只是歸化的方式,大多數都是透過婚姻或親屬關係而來,投資或技術移民比例很低,探究原因,移民法規的不友善與諸多限制,以及台灣本身在國際政治上的弱勢,真的不容易吸引到國際人才留住台灣,積弱不振的經濟與停滯的薪資,更是一大阻力。

澳洲因為地廣人稀,長期缺乏勞動力,不斷開放移民,其實是國家生存的必須手段,良好的教育與福利政策,又是主要英語系國家,也是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前來的主因。

不過台灣並非沒有優勢,完備的基礎建設,地理位置,中文教育,還有全球首屈的健保,並不難吸引到人才,唯一關鍵在主事者的心態,還有民眾對外來者的看法,該如何去調整。台灣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人才輸出國,輸入的勞動力並沒有辦法填補,在人口快速老化,少子化危機的挑戰下,我們勢必得依靠移民來填補人力的缺口,而且,越快越好。

只是台灣雖然地處東亞,但是對亞洲事物的重視卻遠不及兩岸以及美日,這裡的亞洲主要指的是東南亞。在地緣政治上,台灣跟澳洲其實距離東南亞很近,目前政府喊出的南向其實是對的,只是缺乏人才來做這一塊。

或許開放學術移民讓東南亞人才到台灣也是方法之一,給這些人機會,變成台灣人才庫,有何不可?解決人口老化跟停滯經濟,接受移民是大勢所趨,願意拿台灣護照就是台灣人,畢竟國族的界線早該打破,接納各國移民就是接納各國人脈,用多元文化來對抗獨裁,這才是台灣優勢,而這也是天朝主義的中國永遠學不來的。

或許,十年二十年或更久以後,我們有機會再回頭看看,轉變中的台灣意象,與典型的台灣人,該是甚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