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
Indermit Gill,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發展經濟學高級副行長。
M. Ayhan Kose,是世界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兼前景局局長。
隨著2024年的開始,全球的經濟前景似乎正在改善。這40年間,主要經濟體的利率正在快速上升中且幾乎毫髮無傷,也沒有出現金融崩潰或高失業率等等常見的傷害。很少有國家能夠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成功控制急劇的通貨膨脹,然而,「軟著陸」現在變得越來越有可能發生,這毫不奇怪,金融市場也正處於慶祝的氛圍中。
大多數經濟體增長速度將比疫情前10年慢
但小心駛得萬年船。世界銀行最新一期 《全球經濟展望》 指出,2024年和2025年大多數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將比新冠疫情之前的10年慢得多,這其中也包含已發展和發展中經濟體。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連續第3年減速至2.4%,然後在2025年升至2.7%。預計2023年和2024年的人均投資增長率平均預計僅為3.7%,幾乎是前20年平均水準的一半。
2020年代正在成為一個浪費機會的時代。到2024年底,將標誌著原本應該是變革性發展10年的中點。在這個10年中,極端貧困應該被消除、主要傳染病應該被根除、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幾乎應該要減半。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悲慘的里程碑:這是從1990年以來最疲軟的10年中期全球增長表現,到2024年底,四分之一的開發中國家人均收入將低於疫情大流行前的水準。
疲軟的經濟增長有可能削弱許多的全球需求,並使發展中的經濟體更難獲得應對氣候變化、改善健康和教育,以及實現其他關鍵優先事項所需的投資。這將使最貧窮的經濟體陷入不可承受的債務負擔,也將延長發展中經濟體裡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糧食不安全群體的苦難。不僅對少數國家,對全世界而言,這都是一個歷史性失敗的失落的10年。
做到兩件事,表現至少不會比前10年更差
不過,扭轉局勢還是有可能的。我們的分析表明,如果大多數發展中的經濟體在2020年代的下半段能夠做到兩件事,他們的表現至少不會比疫情前的10年更差。
首先,他們必須將政策重點放在創造廣泛有益的投資熱潮上,這種投資要能夠推動生產力成長、收入增加、貧困減少、政府歲入提高和其他各種好處。其次,他們必須避免那些經常破壞經濟發展並導致不穩定的財政政策。
自從二戰以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證據表明,即使全球經濟不強勁,正確的政策組合也可以增加投資。世界各國已經成功創造了近200次產生意外之財的投資繁榮,這些繁榮被定義為人均投資增長加速到4%更高並持續6年多的時期。在這些繁榮期,公共和私人投資都是大幅成長。這其中的秘訣是綜合政策方案,用於鞏固政府財政、擴大貿易和資金流動、加強財政和金融機構,以及改善私人企業的投資環境。
發展中經濟體應複製前10年的最佳表現
如果每個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掀起這種投資繁榮的發展中經濟體在2020年代複製這一壯舉,那麼發展中經濟將會接近實現其完整經濟潛力的三分之一。如果所有發展中經濟體在改善健康、教育和勞動參與方面都能重現10年來的最佳表現,那麼剩餘的大部分差距將被縮小。發展中經濟體在2020年代的潛在增長將更接近2010年代。
對於三分之二依賴商品出口的發展中經濟體來說,它們還有另一種選擇 。只要將希波克拉底:「首先,不要造成傷害」這個原則應用於財政政策,他們就可以做得更好。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可能突然上漲或下跌,這些經濟體已經很容易陷入破壞性的繁榮與蕭條週期,而它們的財政政策通常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例如,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經濟增長提高一個百分點時,政府就會增加支出,進而將經濟成長再提高 0.2 個百分點。一般來說,在經濟繁榮時期,財政政策往往會使經濟過熱。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它則會加深經濟低迷。已出口商品為主的發展中經濟體的這種「順週期性」比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強 30%。這些經濟體的財政政策波動性也往往比其他發展中經濟體高出 40%。
各國政府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建立財政框架
最後的結果是對他們增長前景的長期拖累。這種拖累可以通過建立財政框架以約束政府支出、採用靈活的匯率制度,以及避免對國際資本流動的限制來減少。如果這些政策措施被一起實施,出口大宗商品的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GDP增長率將每4至5年增加一個百分點。
到目前為止,2020年代已經是一個充滿失望的時期。各國政府都未能實現其承諾「到2030年實現的史無前例」的目標:「在世界各地消除貧困和饑餓、消除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現象、並確保對地球及其自然資源的持久保護。」距離2030年還有5年多的時間,這足以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收復失地。各國政府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實施必要的政策,為所有人創造慶祝的理由。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林伶潔編輯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