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台灣社會最缺的,應該就是「信賴」二字了。賴清德以「信賴台灣」為名,打贏2024總統大選,但選後才是問題的開始,要如何重建一個可以信賴的台灣,恐怕比選舉難上百倍。
白色8票、綠色51票都成廢票,51+8=0
立院龍頭之爭告一段落,國民黨韓江配勝出,52張國民黨選票,加上2張親藍的無黨籍選票,54票通吃立院正副院長。「關鍵小黨」民眾黨的8票變廢票,可以理解;但在擅長合緃連橫、經驗老道的柯建銘主導下,民進黨的51票也成廢票,就備受討論。
根據柯建銘的說法,這是立場、原則問題,不想民進黨被綁架、威脅,所以就這樣轟轟烈烈把韓國瑜、江啟臣送上國會正副議長寶座。
但那兩個位子絕非老柯口中的「雞肋」,只剩主持院會的功能,等到民進黨必須靠國會外交來幫台灣走出去時,他們就會知道這個「雞肋」不是食之無味,才會了解只要料理得當,原來雞肋也可以有豐富的口感和滋味。
兩次「世紀奇謀」破局,唯一交集就是民眾黨
其實立法院正副院長是不是雞肋,從過去黨內競爭的軌跡來看,民進黨人心理最清楚。但國會最前線總指揮官是柯建銘,他一路主戰,加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後會有這結果,也不難預測。只是與柯建銘有不同想法的其他人,努力嘗試增加其他選項,似乎也很合理。
在這牽線、磨合,用人脈想去增加合作成功,不讓51+8=0的過程中,每個參與者都被潑了一身髒水、惹了一身腥。民進黨內部固然有路線之爭,也有敏感的人事角力,但也不要低估人民想要安居樂業、社會進步的急切感,那並不完全是黃珊珊說的「民進黨內鬥」、黃國昌所指的「為了爭行政院長」。
或許民眾黨更該關起門來反躬自省,想想為什麼他們總是像「鬥雞」一樣,無法與其他政黨談合作?之前「藍白合」是如此,這次「綠白合」也是如此,這兩次「世紀奇謀」唯一交集就是民眾黨,而且最後都以「破局」作收。
沒有政治功能的8票,只剩國會殿堂咆哮聲餘音繞樑
「藍白合」那次,柯文哲是主角,他心裡想的,跟幕僚要的不太一樣,是典型的內部溝通不良,最後他毀約是迫於內部壓力,由雙黃收拾殘局,讓它破局。
「綠白合」這次,黃珊珊是主角,各路人馬想幫民進黨搭線,但這些繞過柯建銘的線太多、太亂、太雜,最後線都不知接到哪裡去了,而且像粽子一樣一串串被爆出來,破局之後還沒完沒了。
不過,經過這兩次的破局,以後應該不會有人敢再找民眾黨談事情了,「破局黨」、「鬥雞黨」人人敬而遠之,以後立法院所有的議案、法案就是表決,民眾黨想推的,如果國民兩大黨不禮讓,8票永遠就只是8票,功能趨近於零,只剩國會殿堂上的咆哮聲餘音繞樑。
杜絕「密室協商」,凡事透明「民主開花」
一個彼此沒有信任基礎的社會,很難討論事情,因為大家害怕私下探詢意願、交換意見會被貼上「密室協商」、「利益交換」的標籤,但折衝、協調都透明公開後,又會有一堆人天馬行空、七嘴八舌來插花,三叔公、六嬸婆都來湊一腳,連軍容壯盛的網軍部隊和側翼都會聽命行事,大大壓縮公共政策討論的品質和空間,讓民主「開花」,變得庸俗又沒有效率。
史丹福大學研究組織行為的Robert Sutton教授發現,「5到8人」是最有效率的開會人數,一旦人數超過這個規模,會議溝通品質就會開始下降,效率就會降低。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未來肩負重要功能的「朝野黨團協商」,規模都比這5到8人的最適規模要來得大,況且三黨之間還存在嚴重的「信任危機」,光用想的就令人捏一把冷汗。
政黨之間沒有誠信基礎,「信賴台灣」只能夢中相見
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 68 條第1 項規定:「為協商議案或解決爭議事項,得由院長或各黨團向院長請求進行黨團協商。」意思是韓國瑜可以主動召集黨團協商,各黨團也可提議請韓國瑜召集,還有一種是院會決議由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雖然要錄影錄音存檔不外借,但通常不會公開。未來韓國瑜、傅崐萁、柯建銘、黃國昌等新國會黨團協商基本咖,會擦撞出什麼火花,值得高度關注。
如果黨團協商還是各自認知、解讀,出來後各說各話;或是裡面還在協商,外面就在放話,政黨之間沒有誠信作基礎,人與人之間也互不信任,那黨團協商是要如何進行?恐怕以後立法院永無寧日,「信賴台灣」只能夢中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