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果只靠自己全力以赴,而不懂得善加運用外界資源,勢必會相當辛苦。
在金融業,有個詞彙叫作「槓桿」。意思是,利用舉債取得更多的資金進行投資,以提高「大贏」的機率與程度。
如果我們把槓桿用在人生,意思就是借用外在或是他人的資源,放大自己的努力成效。
以我自己來說,本來擁有的資源極少,是因為借用、槓桿了外部資源,才有後來的發展歷程。讓我槓桿獲益的例子很多,以下是兩個對我人生改變最大的。
槓桿「學校」資源,助己一臂之力
如果光靠家中的資源,或是自己的努力,我現在可能仍然在阿根廷端盤子。我之所以能夠改變人生,第一個重要關鍵就是父母傾盡所有,讓我進入林肯中學。
在林肯中學,有充滿教育熱忱的老師教導我紮實的數理知識,替我奠定了日後主修機械工程、從事金融工作的底子。
在我申請大學的階段,我更是從數理老師獲得了寶貴的升學建議。是他建議我「先求有,再求好」,並指導我改進申請文件各個環節,我因此順利進入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就讀,後來才得以成功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若沒有他的指導,我很可能進不了夢想中的第一學府。
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我能夠聽到諾貝爾獎等級的大師授課,在遍地天才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得到許多啟發,並能運用世界第一等水準的圖書館和實驗室。這些資源,價值難以衡量,為我日後求職、工作打下厚實的基礎。
連我家人移居美國的第一年,生活面臨嚴重難關,都是靠學校破例提供了救急貸款方案,方能度過難關。
企管碩士、博士班的學習,也在我人生中帶來無可替代的推助力量。
相較於我從這些學校獲得的助益,我付的學費、爭取入學許可的努力,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槓桿「公司」資源,助己一臂之力
一個棒球高手,如果只能在山村中投球與揮棒,最終仍難創造佳績,也不可能為自己帶來名聲與財富;但若成為美國大聯盟的棒球球員,等於進入棒球的專業殿堂,可以身家上億。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
任何人除了自己要有技能,更要站上能展示自己的平台,才有機會將自己的優勢系統化地放大,發揮最大的價值,並且轉換成可觀的收入。在上述例子中,這個平台就是知名球隊,就是大聯盟。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最常見的平台就是公司。
公司當然是在利用員工,但員工同樣可以利用公司。
以金融領域為例,如果進入顯赫的大型投行任職,基金經理人就有大量資本進行操作;如果有不錯的成績,其收入將是全社會收入中位數的好幾倍,甚至還可獲得響亮的名聲,受到整個業界推崇。
無論身處什麼領域,職業生涯的最大重點都會是:要槓桿能放大自己價值的舞台。
回看人生,我槓桿公司給予的舞台,替自己人生職涯的發展取得難能可貴的契機──
因為有在CGA的工作機會,我得以展現所學、認識湯姆,並且與他合作把握契機創業。
在創業有初步佳績後,我們同意併入美聯銀行,獲得這間大銀行的巨量資本與銷售網,讓我們創造的產品改變了整個美國金融界。
不僅如此,美聯銀行還提供了團隊、資金、名聲讓我和湯姆運用,快速複製我們創造出的新產品,並快速搶下市占率。運用美聯銀行的資源為槓桿,我們的身價和收益得以大幅增長。
當我們年輕時,沒有後顧之憂、沒有知名度、沒有追隨者、更沒有身價,這正是槓桿公司、取得舞台的最佳時機,因為停損點很低,了不起賠了工作而已,但是回報率幾乎無限。
當我們成功後,公司將無法限制我們的發展,因為我們已經在舞台上發光發熱,取得了外界的重視與肯定。
奮力爭取賺賠率一面倒的非對稱槓桿
所謂的槓桿,就是俗話說的借力使力,利用外部資源,放大自己的力量,啟動數倍績效。
大家最熟知的金融槓桿,以借貸方式放大獲利,但是借貸是把雙刃刀,它會放大獲利,同時也會放大風險與損失。如2008金融海嘯前,許多投資公司與銀行加槓桿購買金融產品,結果承受不了波動,賠得血本無歸。
人生中要追求的槓桿,是賺賠率一面倒的非對稱型槓桿,也就是「回報無限,但損失有限」。
舉例來說,進入優質的知名學府,可以得到良好求知態度的薰陶;到有資源與社會知名度的機構工作,將可獲得難得的大舞台,還有豐沛資源。進入名校與大公司,都是典型的潛在回報極大、損失與風險卻很小的非對稱型槓桿,值得極力爭取。
除此以外,投入心力爭取優秀的同伴或團隊、科技工具、接觸市場的途徑等等,皆是如此。
值得強調的是,凡是值得槓桿的資源,全都不是唾手可得,必定需要努力爭取,證明你比其他競爭者更有資格。「爭取」通常都是不容易的過程,但只要能爭取到,將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幫助。
懂得運用非對稱型的槓桿替自己創造損失有限、回報無限的機會,我們就有可能成為人生的「大贏家」。
槓桿多方面資源,打造優勢人生
大家可能經常忽略,借用資源壯大自身的重要性。很多人認為,只要靠自己努力,就有機會成功。
然而,這個世界其實提供了我們許多資源,只要有心爭取並善加利用,就能增加做任何事成功的機率與幅度。
金融槓桿有高度的風險,一次失敗,就可能賠掉所有本金,造成企業倒閉。但槓桿人生的資源則是完全不同,潛在利益遠大於風險,而且即使失敗(從中獲益不如預期),通常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損失。
化成算式來看,我們同樣可以把人生的非對稱型槓桿化為數學公式:
f(L) = (L*E*P*R1*R2*R3*R4 …)t
其中,R代表我們能夠槓桿的資源(Resources),可以是學校、公司、國家,更可以是人脈、科技、夥伴……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我們身邊充滿各種可槓桿的資源。
這個算式的意思是,人生的總成果,將是你的天分、環境、職業,以及槓桿各種資源的乘績,再透過時間複利的結果。兩個人縱使有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職業、同樣的時間,但爭取到的槓桿資源有所落差,人生往往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發展走向。
我要強調,各項槓桿之間,其效應是相乘的;愈多重槓桿,最終效益愈可觀。透過槓桿擴增的資本,經過時間的複利,我們將得到巨大的效益。也就是,愈早槓桿到可用的資源,收獲將會愈多。
世界變遷的腳步愈加快速,年輕的一代可以槓桿的資源,必定也比過往的世代更加多元。我已經看到許多新世代年輕人運用上一代無法想像的方式槓桿,延伸和放大自己的優勢,收獲步上舞台的美好機會。
相信正在閱讀本書的你,身旁也有許多這樣的機會。請留心發現運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