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紐約》華人移民千里逐夢 曼哈頓華埠賣的是家鄉的味道

走讀紐約

餐廳裡快速穿梭的工作人員講著混合了大江南北口音的中文,餐桌餐盤菜餚都是熟悉的中式料理,街上的市場和商店結帳也能使用中文,如果不是路牌寫著英文,還以為自己來到了中國的某座城市。這裡就是華埠(Chinatown)。

這是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甚至台灣等等廣泛華人在千里之外的美國東岸打造起來的華人天地,俗稱中國城、唐人街。所謂中國城倒不是真的一座城,而是由好幾個街區串連起來的城市聚落。

歷經了數十載歲月和來自中國大陸的巨量移民持續湧入美國,美國各大城市現在有好多幾個中國城。以紐約市來說,在曼哈頓、皇后區、布魯克林等三大行政區都有中國城。

目前係以皇后區的法拉盛中國城最具規模、商業活動最繁盛、中國移民人口也最密集。但曼哈頓中國城是紐約是歷史最悠久的華埠。

曼哈頓華埠歷史悠久,孫中山廣場遙想建國不易

根據當地居民說法,位於曼哈頓下城區的中國城,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之前還算熱鬧,商店很多、人潮熱絡。疫情過後人潮明顯減少。加上曼哈頓店租成本高昂,許多商店近年租約到期後不再續租,商店少了,遊人更稀薄了。

不過,曼哈頓華埠麻雀小五臟俱全,如果來到紐約想要走訪中國城,在曼哈頓中國城及周邊就有許多關於美國華埠及美國移民歷史的景點值得探訪。

首先不能錯過的是位於曼哈頓南端的舊海關大樓,如今改建為美國原住民博物館。這棟古老建築紀載了古早移民搭船登陸美國的足跡。這段歷史日後再敘。

再來就是坐落在曼哈頓華埠區域內的孫中山廣場。話說當年國父孫中山起義十二次終於推翻滿清創建中華民國,漫長的革命需要許多金援,海外贊助者是中華民國革命運動的重要支撐,紐約曾是孫中山先生籌資募款的重要據點之一。

  在曼哈頓中國城的孫中山廣場。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中華民國篳路藍縷,為革命運動奔走期間,紐約曾經是他重要的籌資據點。

皇后區法拉盛中國城後來居上,華人移民人口多

如今的曼哈頓中國城,還是很多來自潮州、廣東、香港等等中國南方的移民,要找到港式飲茶和潮州菜、粵式點心基本上很容易。但如果要品嘗道地的中國北方大菜,可能到皇后區會更容易些。

因為目前紐約市最具規模的中國城,大概就是位在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的中國城了。法拉盛是個地區名稱,當地有許多大型商業建築和零售店,許多亞洲和拉丁移民居住在皇后區,包括華人、韓國人、中東人、拉丁美洲人。

移民總數不算多的台灣人,在皇后區也有聚集。例如天仁茗茶、紅葉蛋糕等等台灣人熟悉的名店,在皇后區都找得到,甚至還有台灣移民籌辦的基督教會。

開著Uber的司機大哥,淡淡說著自己16年前從中國大陸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往事。當初他是以廚師的身分走專業技術人員移民的移民途徑,凡事把定之後陸續把還留在中國的妻小逐一接到美國來,花了幾年時間總算全家在美國團聚並且落地生根。如今孩子以高額獎學金錄取美國知名大學,辛苦沒白費。

紐約市華埠人口以中國移民為主,台灣移民在整個美國只是小眾。但華埠內某些角落依然可以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飄揚。

中國赴美移民前仆後繼,韓國對美國也情有獨鍾

有趣的是,在紐約生活一段時間後,不但發現到處可以遇到中國人,也能夠感受到「處處都有韓國人」。如果說中國人移民美國是前仆後繼,那麼韓國人移民美國亦堪稱情有獨鍾。

在這裡認識的韓國人,不論正在求學或工作,不是已經有綠卡或美國身分,就是正在想辦法找機會永久定居在美國或是成為美國人。

關於中國移民和韓國移民在美國的具體數量,其實一直沒有很精確的統計。因為申請量實在太多。但如果中國移民有600萬人,韓國大約有300萬人。

其中定居在紐約市的中國移民約有35萬左右,韓國移民就有近20萬。而中國人口總數是14億人,韓國人口總數才5000多萬人。

當然部份原因也許是中國普通百姓恐怕沒有充分的遷徙自由,有遷徙自由的富裕中國人士幾乎都有黨政背景。

紐約市中國城一隅。走進華埠,不論吃飯或購物都可以使用中文,沒仔細看的話,連商店視覺都像是來到台灣或中國某個街道。

紐約華埠什麼都賣,賣的是家鄉味、解的是鄉愁

在紐約市的中國城裡,只要別太挑剔,舉凡想的到的華人商品,大概都能買得到、吃得到,包括各種休閒零食、傳統小吃、冷凍食品、年節糕餅點心、大江南北經典菜餚等等。

舉例來說,桂冠湯圓、壽桃、福州魚丸、蝦餃魚餃這類只有華人才懂得食品,在華埠買到不是問題。

但若是小籠包非得口感滋味堪比鼎泰豐、牛肉麵一定要像永康街或林東芳,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失望的。

畢竟這裡是美國,在速度與品質之間,經常有些不成文的妥協。華埠商家賣的是家鄉味,但其實解的是顧客的鄉愁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