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音辭職原因?美國晶片法會讓台積電陷入困境甚至威脅到台灣安全

半導體

本文作者為:謝長泰,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也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本堅,是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也是前台積電研發副總裁。

史欽泰,是清華大學張忠謀講座教授,也是前工研院院長。

另外,本文署名的還有:前國發會主任陳添枝、前立委黃煌雄、清大校長高為元、台大政治學教授童涵浦、台灣中研院院士王平。

由於先進半導體製造業高度集中於台灣,這造成了美國的擔憂。因為假如中國真的封鎖或入侵了台灣,將使相關供應鏈受到影響。因此,美國提出的晶片法案目的是希望透過520億美元的補貼,鼓勵半導體製造廠遷移至美國,以降低相關供應鏈的風險。但這項法案設計上的不足,將使美國不但無法達到目標,甚至可能削弱台灣最重要的核心產業,進一步威脅到台灣的安全。

半導體產業呈現專業分工有好有壞

當前的半導體行業由全球各地的專業公司主導,台灣的台積電專注於接受晶片設計公司委託的代工生產 (contract manufacturing) 訂單,其核心業務主要是生產高端晶片。而在半導體生態系中的其他重要部分則包含:美國設計晶片的AMD、Nvidia和Qualcomm;荷蘭專業製造微影設備的ASML;日本生產晶片製造設備的東京電子;以及英國提供用於設計晶片軟體服務的公司Arm。

以上的專業化分工帶來了兩大好處。首先,這意味著全球供應鏈中的每個部分都可以專注並改進其所擅長的領域;其次,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產能都會增加,這使得半導體產業較能應對因景氣影響所導致的需求面衝擊。

然而,專業化的代價卻是使半導體產業容易受到供給面衝擊的影響,儘管這個問題並非台灣獨有,因為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成為瓶頸,但供應鏈的其他環節,並沒有跟台灣一樣面臨中國的威脅。因此,美國和日本為台積電的移轉提供了大量補助,而台積電目前正在日本熊本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立新工廠。

台積電的鳳凰城廠將持續陷入困境

在日本的工廠將提前完成,許多台積電的供應商也規劃在日本設立工廠,但鳳凰城的計畫卻已經嚴重延誤,也少有台積電的供應商計劃在那裡設立工廠。

台積電過去25年在華盛頓地區卡馬斯的經驗讓人們進一步懷疑鳳凰城工廠的前景。儘管最初希望波特蘭工廠能夠成為台積電在美國市場的灘頭堡,但該工廠在招募人力方面遇到了困難。即使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同樣的培訓與設備佈署,台積電在波特蘭的員工生產率仍比台灣低了50%。因此,台積電才選擇不繼續擴張俄勒岡州的業務

不過根本問題在於,儘管美國員工在晶片設計方面技術優秀,但他們缺乏有意願或有專業技能的員工來進行晶片製造,然而,專業技能在這個領域是至關重要的能力。晶圓製造的員工必須細心、注重細節,並致力於一致性、完美和及時生產,他們需要熟悉並且掌握設備的工作原理,這些設備往往都是高度先進及客製化的,同時,也需要對現場數據有很強的掌握。

台積電的鳳凰城廠將持續陷入困境,因為擁有半導體製造所需技能的美國工人太少了。因此,正如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2022年警告的那樣:「試圖通過將半導體製造搬遷至美國來尋求經濟安全是一種『昂貴的徒勞之舉』」。即便晶片法案中的520億美元看起來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實際上,這並不足以在鳳凰城創建一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生態系。 

產業政策只有在適當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台積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台灣的產業政策規劃者明確地選擇了一個基於其現有製造業優勢的利基市場。他們並沒有試圖複製當時領先的半導體公司Intel,因為台灣缺乏足夠的設計技能。同理,日本吸引台積電提供的補助可能會成功,就是因為日本本身就擁有充足且熟練的製造業員工。 

晶片法案立意好,但設計不佳

就像戰爭一樣,產業政策也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無償資金的可用性,可能會導致台積電從一家努力不懈專注於創新的公司,轉變為更關心獲得補助的公司。當投入在解決鳳凰城廠問題的時間越長,管理層對其他事務的關注就越少。這些問題非常嚴重,根據報導,去年12月,這導致了原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辭職

晶片法案帶來了三個重大風險。首先,如果台積電不再專注於創新,最大的受害者將是其客戶和供應商,其中大多數是美國公司。同時也可能使人工智慧革命陷於停滯不前的處境,因為他們大部分都仰賴台積電代工製造的晶片。其次是台積電可能會降低其在台灣的產能投資,這將導致整個產業對需求衝擊的抵禦能力下降。

最後,台積電可能會迷失方向,以至於另一家公司取代它成為先進半導體製造業的領導者。許多台灣人已將晶片法案視為美國試圖獲取台灣技術的手段。此外,台灣人亦對於美國政客的言論感到不滿,因為美國政客聲稱台灣的經商環境相當危險,或是美國需要制定相關計畫,在中國入侵的情況下,轟炸台積電的工廠,並將其高管運往美國。

台積電失去主導地位,將進一步強化美國最終不關心台灣安危的危機感。然而,如果台灣的經濟和安全受到削弱,對美國自身國家安全造成的損害,將超過在美國建立半導體廠區所能帶來的產能收益。台灣的國家安全之於美國的國家安全而言,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輕忽。

儘管晶片法案的初衷是好的,但它的設計卻很糟糕。它不但無法成功地在美國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半導體製造生態系,反而可能對台積電造成長期損害,最終重創台灣經濟。

對美國來說,採取保護自身經濟安全並同時增強台灣經濟安全的做法將更為明智。致力於保衛台灣並在日本等業務不太可能損害台積電業務的國家建立產能可能就是這樣一種策略。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林伶潔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