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短缺及物價將成考驗 印度GDP將在2026超車日本?

全球經濟

本文作者為:伊藤隆俊(Takatoshi Ito),日本前財務省副大臣,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東京國立政策研究所高級教授。

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在1979年出版的著作《日本排名第一:美國的教訓》一出版立即成為日本的暢銷書,這個令人討喜的書名確實有助於銷售,但其實真正引起話題的是該書「日本的治理和商業方式優於全球」的中心論點。

日本經濟規模曾經是美國的四分之三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鼎盛時期,在1950、196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日本的GDP每年大約會增長10%,在1970年代後半葉,則大約會則大約會增長4到5%,這一趨勢整整持續到整個80年代。但日本商人和政治領袖並不確定日本在經濟上的成功是因為他們獨特的體制還是其他原因,儘管如此,對他們來說這本書相當於一種認可,並強化了日本可能很快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信念。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日本似乎就朝著這個目標取得進展。20世紀80年代後半葉,日本的股票價格上漲了兩倍,實際資產價格上漲了四倍。以現價美元計算,1988年日本的GDP相當於美國的60%,而且人口只有當時美國的一半,因此其人均GDP跟美國比要高得多;1995年,日圓大幅升值後,日本的經濟規模約為美國經濟的四分之三。

經濟陷入數十年停滯,日本人卻不以為意

事實證明,那就是日本的巔峰時期了。很快,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停滯和通貨緊縮。以日圓計算,從1995年到2010年,日本經歷了GDP負成長,同時美國的經濟年均成長為2%左右,中國的經濟也以年均兩位數成長。如今,日本的GDP僅為美國的15.4%,而中國的GDP自2010年以來,一直超過日本,日本非但沒有升至第一,反而還跌至第三。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息並沒有引起日本民眾的強烈抗議,日本民眾似乎對經濟的下滑幾乎是聽天由命的態度。確實,日本選民讓反對黨日本民主黨戰勝了長期占主導地位的自民黨,不過民眾與與民主黨的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太久。該黨在治理、外交和經濟政策方面的表現都遠遠不足,從2009年到2012年,民主黨首相的任期每屆都只持續了一年。

在2012年12月的選舉中,日本選民做了一個新的嘗試,他們讓自民黨的安倍晉三擔任首相。安倍上任後,迅速推出了一項大膽的經濟政策計劃,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其計畫的最終目標是希望透過「大規模貨幣寬鬆」、「擴張性財政政策」和「長期成長策略」三支箭讓日本經濟擺脫20年以來的通貨緊縮和衰退。

安倍的計劃在某種程度上奏效了。由於央行的貨幣擴張,日本最終實現了正通膨率,但由於人口快速老化,真正的成長還是難以實現。儘管勞動生產力顯著提高,但其增幅不足以抵消工人數量和工作時間的下降。再加上2012到2014年的日圓貶值,以美元計算,日本的GDP還是出現下降,然後趨於平穩。

現在,日本的跌幅更甚。2023年德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對日本全球地位下降的消息,民眾的反應仍然是聳聳肩而已,那種能夠刺激動態改革、有建設性的憤怒還是不見蹤影。

勞動力稀缺少加上物價高,改革迫在眉睫

振興日本經濟所需的措施清單很長而且眾所周知。例如,日本必須將個人的銀行存款和機構的儲蓄都轉向股票市場和另類投資中,而且每個部門都迫切需要提高生產力,考慮到人口規模的下降,這項迫切的任務需要透過積極的數位化來實現。

同時,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應該會使民眾的工資變得更高,但對商品和服務的強勁需求以及成本的上升應該會反映在更高的物價上。

這在日本是一門被遺忘的藝術,幾十年來的通貨緊縮,隨著消費者對提高價格的公司感到不滿時,價格機制其實早已不起作用。由於價格機制不正常運作,相對價格和絕對價格的凍結,這導致了資源分配出現問題,無法有效地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進而影響了經濟效率和整體發展。

好消息是「通貨緊縮心態」正在改變,尤其是因為日本央行近兩年來成功地將通膨率保持在2%的目標之上。但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帶來高昂的成本,日本與美國的利差正在不斷擴大,2022到2023年美國的利率迅速上升,導致日圓兌美元的匯率迅速貶值,從2022年1月的115日元貶值到十個月後以及整個2023年的150日元。

印度將在2026年超車日本

儘管日元兌美元的貶值可能導致日本以美元計價的GDP下降,但這並不是全部原因。畢竟,疲軟的貨幣往往可以透過提高出口競爭力來促進成長,但日本卻沒有這種跡象,而這也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創新和生產基本上都已經離開了這個國家。

從對美國IT服務公司的付款快速成長,推動了進口的增加這件事可以證明,日本必須採取緊急而果斷的措施來扭轉這一趨勢,例如透過推廣科學技術教育在國內建立IT服務生產。

如果經濟跌至第四名這件事還不足以喚醒日本,那麼它很快就會跌至第五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以美元計算,印度的 GDP將在2026年超過日本。為了避免進一步的下滑,日本政府必須制定明確的策略,提高生產力、擴大勞動力的規模,並將稀缺的勞動力分配到生產力最高的部門。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