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腹瀉就診多2成》疾管署:諾羅病毒「傳染3途徑」 不分老幼都可能遭感染

醫療保健

春節後民眾因腹瀉問題求診的比例上升,群聚通報案件數也增加。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春節後的腹瀉就診人次比春節前多了約2成,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且群聚事件主要發生場地以餐飲旅宿業為主。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2月18日至2月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萬2,682人次,較前2週增加約2成,與近5年同期比較僅次於2023年同期16萬1,114人次;另全國近4週共接獲127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較去年同期(93起)增加,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67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63件,佔94%);近期腹瀉疫情與往年連假後易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趨勢類似。

究竟諾羅病毒傳染力有多強?民眾又該如何預防感染?

諾羅病毒傳染3途徑,不分老幼都可能遭感染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先指出,諾羅病毒感染引起之症狀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10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

而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包括:

1. 食入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

2. 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

3. 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因此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

至於諾羅病毒好發的年齡層為何?

羅一鈞表示,所有的年齡層皆有可能遭受感染,常見於學校、醫院、收容及安養等人口密集機構。「大部分感染諾羅病毒的人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那些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羅一鈞也強調,諾羅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些人感染恢復後2星期內,其糞便內尚有病毒,仍然具有感染力。」

諾羅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施打

那麼感染諾羅病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感染諾羅病毒後是否終生免疫?有疫苗可以預防感染嗎?

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而產生多種型別病毒株,單一次的感染並無法對其他型別之諾羅病毒產生完全的保護力,未來仍有遭受感染的可能。另外,諾羅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可以施打。

疾管署建議:汙染物用20cc漂白水+1公升清水擦拭

疾管署表示,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提醒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提醒,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圖片來源/freepik)

疾管署也呼籲,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處理食材,並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此外,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