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需要平衡個體利益與共同發展 避免陷入零和思維的惡性循環

全球政治

本文作者為:Tobias Bunde,柏林赫爾梯行政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德國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研究和政策主任。

Sophie Eisentraut,德國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研究和發行部主管。

如果說國際社會曾經朝著更加和平、公正的全球秩序邁進,那也是在冷戰後的最初幾年。雖然全球治理並非沒有缺陷,但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風險似乎很低,貧困也在減少。此外,各類致力於促進發展和保護環境的峰會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也讓人們對於解決那些「對人類而言最迫切的問題」的突破性方案充滿希望。

小百科:全球治理是一個社會學或國際關係的術語,是指為了解決超出一國或一地區的某一問題,而由各國進行政治協商以共同解決的方式。

緊張的地緣政治,讓全球功能失調

但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和經濟的不確定性早已取代了那個時代的樂觀和雄心。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所言,國際社會非但沒有齊心協力的應對挑戰,反而陷入了「巨大的全球功能失調」的僵局中。

更糟糕的是,許多國家似乎不再關心自由世界秩序所帶來的廣泛利益,而是更擔心自己在這個局勢中能分到多少蛋糕。跨大西洋共同體的主要行動者、強大的專制國家以及所謂的全球南方國家都對它們眼中的全球合作收益分配不均感到不滿。

在許多西方國家,有很大一部分的民眾認為自己手中的那塊蛋糕正在國內停滯和衰退的大趨勢下縮小。慕尼黑安全指數(Munich Security Index)的新資料顯示,如今在G7國家中,很少有民眾認為國家在十年後會變得更加安全和富裕。此外,許多人預計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將在這段期間變得更為強大。

西方的民粹主義政客善於利用人們對衰落的恐懼,但他們提出的民族主義政策可能會加速這一進程。就連那些非民粹主義領導人也對全球化日益警惕,因為相互依存加深的弊端顯而易見。

中國想要更大塊的蛋糕

中國可以說一直都是自由經濟秩序的主要受益者。在幫助全球蛋糕做大之後,現在中國領導人認為他們的國家理應分得一塊更大的蛋糕,而美國實際上是試圖阻止中國崛起並阻止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應有作用的修正主義國家。

面對人口萎縮、房地產危機和高額的政府債務等多項國內挑戰,中國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更加關注相對收益。雖然中國領導人繼續大談「雙贏」合作,但也有人開玩笑說這意味著中國贏了兩次。顯然中國近年來的政策讓一些人對該國的長期目標日益生疑,甚至促使一些人降低與中國關係的風險。

全球南方國家是地緣政治的最大受害者

還有一些人並不擔心蛋糕會變小,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拿到的那份本就微不足道。對於生活貧困或飽受長期衝突之苦的人們來說,捍衛抽象的、基於規則的秩序,並為此承擔相應代價的呼籲聽起來有點自說自話,而且也是在強化西方主導地位的象徵。

許多全球南方國家清楚地知道自己將是地緣政治日益分裂的最大利益受損者。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儘量避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呼籲多方結盟的原因,因為它們可以借此謀求自身利益。但其中一些國家所認可的交易式外交做法,只注重雙邊交易和短期利益,可能會削弱只有基於規則的體系才能提供的長期前景。

零和思維的惡性循環

隨著更多的國家將自己的成功與其他國家相比,零和思維的惡性循環可能會開始,從而破壞共同繁榮,加劇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已經在許多政策領域展現並席捲了各個地區。連氣候政策這個或許是全球合作如何造福所有人的最佳範例,也面臨著落入擔心哪個國家可能會以另一個國家的代價獲利的問題的風險。

某些政策的選擇是有道理的: 經濟關係「去風險化」是對一個競爭更激烈環境的理性反應,有助於減少脆弱性。但世界經濟日益分裂為相互競爭的地緣政治集團的狀況可能會破壞經濟增長,尤其是對低收入國家而言。而增長放緩反過來又會滋生零和思維,形成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面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一個國家希望保護自身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國際社會必須防止對不平等結果的擔憂充斥著整個政策辯論。最重要的是,保護個別利益的努力必須與擴大蛋糕的工作相平衡。這就需要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並改革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確保利益能得到廣泛的分享。如果這些努力失敗,那麼每一塊蛋糕都註定會縮小,而各國最終將為誰的損失更少而爭個你死我活。

本評論文章基於《2024 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的引文撰寫而成。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林伶潔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