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條例過後獨家專訪 陳博志:不能讓前瞻變分贓

前瞻計畫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在藍綠各退一步,確定將前瞻的期程規模,從8年8900億縮減成4年4200億情況下幾乎確定過關。先前曾提出「前瞻軌道建設應該先緩下來」建議的總統府資政陳博志,在前瞻特別條例過關這一刻再度接受《信傳媒》專訪。

對於行政院長林全日昨提出「前瞻法案先通過,內容還可以再談」的說法,陳博志表示「肯定」,他說,蔡政府在整件事情上有所退讓,大方向是正確的,所以大家要關注的重點在於每個案子都要檢視要監督,要注意不能讓這樣一筆錢最後變成是分贓。以下是專訪摘要

肯定蔡政府「法案先通,內容再談」做法

問:前瞻特別條例藍綠今天達成協議,調整成4年4200億,其他以但書的形式呈現,你看到這個訊息了嗎? 現在調整成這樣,跟原先8年8800億有甚麼不一樣?

答:有看到媒體這樣寫,那我不曉得是不是真的確定了。我看到林全院長釋出的訊息是說:「法案先通過,內容還可以再談」。雙方妥協就是法案先過,具體的案子大家可以多花一點時間來討論。

問:所以你覺得現在調整成這樣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答:應該是吧,接下來就是一個一個檢視案子,希望社會能夠平心靜氣,按照道理來談,我之前提過的幾個大方向,希望接下來在內容討論時可以多注意。

提升產業競爭力、低薪、高房價、長照、幼托等迫切問題應先解決

問:有哪些大方向大原則要掌握?

答:大方向大原則就是說,資源有限所以要用在最重要且最迫切的事情上面,比如上次我接受訪問時提到,能夠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產業生產力以及提高我們薪資,這是當前最重要的。其次如果要改善生活,那高房價、長照以及幼托等這些都是必須要優先注意的。(見陳博志鐵道專訪)

問:所以你對目前達成的4年4200億,然後林全院長提到:「法案先通過,內容可以再慢慢談」,這樣的做法是給予肯定嗎?

答:如果是媒體寫的這樣,先4年4200億,像林全院長所說的,具體的法案通過之後,大家再慢慢談,這樣應該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要檢視每一個案子,要監督,要注意不能讓這樣一筆錢最後變成是分贓。

公民、媒體應監督,不能讓前瞻這筆錢變成分贓

問:現在金額、期程、內容已經不太一樣,接下來更具體的內容可能需要再檢視再調整,那大家要如何具體的好好談,怎麼談才不會讓前瞻預算變成分贓?

答:政府應該邀請大家,就大方向上,有何具體可做的?要改善那些最急迫的,再拿現有的項目來比對。

問:所謂大家是指誰?需要開專家會議或是類似國是會議嗎?

答:民主國家,應該讓各行各業,所有人民都應該提出意見表達意見,那種開會找一批人各講三分鐘是沒有用的,民主政治,人民要敢講,各行各業大家去講,從每個人本業的角度去講甚麼才是最重要,最後經過討論再來列出優先順序。

台灣發展電動車相關產業鏈成功機會比鐵道產業大

問:這個把大家的意見集合起來,列出優先順序的動作應該誰來做?國發會或是行政院嗎?

答:不一定,媒體也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媒體也可以找出哪三樣事情是當前最迫切最優先。

譬如說,這幾天有民眾為了支持前瞻軌道計畫,有很多人講話、也有很多投書,有人投書說軌道產業是非常重要的產業,如果做軌道建設就可以發展軌道產業。這樣講乍聽之下有道理,但是透過專業知識判斷就可以知道說不太可行。

沒錯,軌道是一個重要的產業,問題是我們多花那些錢,多蓋那點軌道,發展起來就會有競爭力嗎?我們過去花了好多倍的錢,不管是鐵路電氣化、高鐵跟捷運一共花的錢可能好幾兆了,但是我們的軌道產業有發展起來嗎?並沒有啊,所以現在再多花4000億甚至8000億元,我們的軌道產業就可以發展起來?更何況軌道建設這4000億裡面有很多是跟軌道無關的。

問:這麼多錢跟軌道產業無關?那是花在哪裡?

答:很多會花在土地上面或是土木建設,以桃園鐵路地下化花1000億來看,跟軌道產業有甚麼關係?那是營建業啊!所以花多一點錢,我們軌道產業就能起來嗎?所以軌道產業想法方向上好像有一點道理,但經濟實務上到底可不可能,這就要來評估;相對的,有人說如果我們發展電動車,更具體是發展電動車產業聚落或產業供應鏈,以台灣現在在半導體、汽車等相關產業的完整佈局,電動車供應鏈聚落的發展,台灣的機會應該會大得多吧。

談政策,政務官不能膚淺

問:那這樣的形式是用公民參與的形式嗎?怎樣的形式能讓意見呈現的效果最好?

答:胡適說過中國現代化有兩個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德先生就是民主體制,大家都可以講話;賽先生就是科學,講的這些話最後要用科學的方式包括自然科學、經濟科學…用科學的討論,同步計算,我們要選哪一個? 民意很重要,民意要建立在大家對事實、政策的認知,也就是要建立在科學之上。最終目的是甚麼要由民意來決定,但如何達成最終目的,中間那些政策手段,那個必須要是用科學方式來決定,換句話說,在討論公共政策時,民主和科學是要同時存在的,不能單一存在。

問:這次針對前瞻計畫的討論,最後好像落入「挺前瞻」VS.「反前瞻」,「為什麼台北有的,我們不能有?」這些爭執上面了。

答:這樣的政策討論真的很膚淺,但是一般的民眾可以膚淺,政府特別是政務官不可以膚淺。所以我肯定的是,林全那個講法,就是說,條例先過,先匡一個大的預算,這裡面要做甚麼大家可以好好來談。

至於他們(指行政院)會不會做到這樣,這個我也不知道,因為政治嘛,大家要有下台階也要有面子,所以我想現在我們也沒有那個能量去逼他們講得清清楚楚,政治是沒有辦法這樣的,至少肯有一個退讓,說要再進一步討論,大家好好來談,只能這樣。

問:感覺上蔡政府今天是已經有讓步了

答:蔡政府要學習讓步,還是那句話,要學習認錯,錯沒有甚麼不對,不認錯才是最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