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如何預防食物中毒?毒物科醫師提5點建議

食品安全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累計至今(29)日上午10時共有18例通報,造成2亡,衛福部於28日晚間8時30分緊急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最新發現,證實台大法醫所從中毒案的一名死者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也是台灣首度檢出該毒素。

為追查原因,衛福部原預定要從國外訂購「米酵菌酸」標準品,但最快下周才會到貨,彰化基督教醫院卻緊急無償提供獨家標準品,讓檢驗結果提前於昨天出爐,立下大功。

北市府今日下午也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進度,市長蔣萬安表示目前在北市就醫人數達到14人。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昨天新增3人,分別在馬偕、新光、北醫就醫,有腸胃道疲倦等狀況,經醫院評估後已出院返家;加護病房的4例雖救治中但持續惡化,其中1人肝腎衰竭以外還有腦病變。

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到「米酵菌酸」是粒線體毒素,但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產生此毒素的菌藏在哪一食材中?民眾該如何小心預防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有多可怕?腎臟醫:造成全面性的細胞死亡...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先解釋,「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人體,把國家比喻成細胞,那粒線體就是國家的發電廠。米酵菌酸的作用,就是對全地球的所有發電廠發起無差別攻擊,等於就是讓全球直接陷入停電狀態。換到人體,就是細胞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法產生能量,因此就是全面性的細胞死亡。」

王介立指出,目前已知這種毒素只由一種細菌產生,細菌名稱為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 cocovenenans),「這不是一個常見的人類致病菌,意思是這隻細菌不易入侵人體造成疾病,但細菌是廣泛存在於環境之中。」

關於米酵菌酸在過去造成的案例,最早在印尼,來自一種叫Tempe bongkrek的食品,使用椰肉副產品製成,發酵過程中使用Rhizopus oligosporum黴菌,首次報告於1895年,特別是在爪哇島,「而主要事件在1951年至1975年間,有7,216人受影響、850人死亡。1988年後,雖然印尼官方禁止生產tempe bongkrek,但偶爾仍有中毒事件發生,整體死亡率平均為60%。」

隨後從1953年至1974年在中國黑龍江省報告665人受影響、288人死亡,1990年至2006年在廣西報告121人受影響、76人死亡,主要來自於發酵玉米製品,用於製作麵包、麵條和餃子。至於南方地區的掛糖糕(diaojiangba)和半數可能受土壤污染的白木耳也與中毒事件有關。王介立指出,而在2015年,非洲莫三比克報告了首次非亞洲地區的中毒事件,影響了飲用自製發酵玉米粉飲料的人群,造成75人死亡。

「只要條件適當,2天培養就可產生2-4 mg/g的毒素量...」

王介立也整理出具體讓細菌產生毒素的有利條件,包括:

1. 溫度

溫暖的環境下較為活躍,理想溫度範圍為攝氏22至30度,這與天貝的製作條件相似。

2. pH值

較為中性至微鹼性的pH值(6.5至8.0)有利於毒素產生。

3. 氯化鈉(NaCl)濃度

低於1.5至2%的生理鹽水濃度更適合BA的產生。

4. 脂肪酸類型

當脂肪酸濃度在20至50%時,尤其是甘油、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櫚酸,有利於毒素產生。

王介立表示,只要條件適當,2天的培養就可產生2-4 mg/g的毒素量,而人類的致死劑量為1-1.5 mg,「目前關於此毒素的毒物動力學性質仍然報告不多,但因為它是高度脂溶性,因此推測其在人體內的分佈體積很大,而這通常也代表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等治療,移除毒素的效果是很差的。」

應迅速食物源頭,減低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上發文指出,在第一個死亡病例的血液中,找到了米酵菌酸,就一定要溯源去找到產生此毒素的菌藏在寶林廚房裡的哪一種食材,並逐步溯源。

何美鄉提到,至今文獻記載,有報告米酵菌酸中毒案例的國家只有印尼、非洲莫桑比克、及中國。「從病例的稀有分布我們可以預設這個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病原體,在地球上的分布仍然是侷限在少數的地區,因此我們也可以預設這個病原體之前並未在台灣的土壤,建立他的生態。」

她分析,依據文獻,此病原體顯然在中國已落地生根,在廣州的食品採樣322,就有3個可長出可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菌種。「在台灣,寶林是首次與此毒素相關的群聚病例,在預設這是突發事件的條件下,應迅速依循寶林廚房裡的食物,溯源找到產生此毒素的病菌,追尋食物的源頭,並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希望能盡量減低此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這是當務之急。」

專家強調,目前應迅速依循寶林廚房裡的食物,溯源找到產生此毒素的病菌,追尋食物的源頭,減低米酵菌酸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圖片來源/北市衛生局提供)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毒物科醫師提供5點建議

問到民眾平常要如何預防食物中毒?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接受《信傳媒》訪問時也提供以下建議:

1. 民眾到外面用餐,注意餐廳的整潔衛生狀況

2. 盡量不要生食

3. 民眾在外面買的熟食盡量在1-2小時內食用完,吃不完一定要冰冰箱,要吃時再徹底加熱超過70度。

4. 餐廳業者也要注意,除了廚房檯面衛生一定要整理好乾淨,在餐廳也要注意生食跟熟食要分開處理,用不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

5. 廚房工作人員如果生病、拉肚子,一定不能工作,不然容易汙染到食材。

顏宗海也強調,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腸炎可大可小,民眾還是要多留意整體用餐衛生狀況,也希望主管機關幫忙把關,才能將食物中毒發生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