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奏曲》朝小野大後遺症 年金改革倒退嚕

年金改革

台灣首次提到勞工保險的緊縮改革應回溯到2012年,不過歷經政黨輪替共計12年的時光,勞工保險的變革仍舊原地踏步。而原本以為塵埃落定的軍公教族群的職業退休金改革,意外地出現變數。影響所及,不只是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阻擋改革進程將危及退休撫卹基金的財政穩健,還會產生反年金改革的示範作用,會大幅增添接下來勞工保險的改革阻力,強化利害關係人反對改革的正當性。

反年金改革死灰復燃

上月底,由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賴士葆領銜提出《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和《公立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的修正草案,理由在於「近年來物價飛漲飆升,對高齡族群影響擴大,本法規定逐年降低所得替代率,並與現職公務人員之調整機制脫鉤,實讓退休族不堪負荷,難以因應生活支出,國家也因此未善盡照顧晚年生活之義務,均有待修法改善」,因此必須修法停止緩降的步伐。

蔡英文政府改革軍公教族群的職業退休金,自2018年07月正式上路,以年資35年的退休公教人員支領月退休金人員為例,退休所得包括新制月退休金、舊制月退休金、月補償金、公保養老給付的優惠存款利息等加計總和,其中優惠存款已在2021年歸零且可全數領回本金,而所得替代率則設計10年過渡期,除改革首年降至本俸二倍的75%作為天花板,往後每年減少1.5%的幅度,於2029年降低至60%為止;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資在不同年度的所得替代率天花板並不同(可查法條之附件三「退休公務人員經審定退休年資之退休所得替代率對照彙整表」),一旦所領金額超過當年度的所得替代率換算之金額,應扣減至小於或等於當年天花板之額度,扣減順序為公保養老給付的優惠存款利息、舊制月退休金、新制退休金。

此外,公教人員退休職業年金與在職人員薪俸在2018年07月改革之前是連動調整,例如2018年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調高3%,退休(伍)軍公教人員月退休金(俸)隨之調升。然而,改革之後兩者則脫鉤處理,其也並非我國首創之先例,本年金給付後調整可跟隨工資成長或物價指數等,蔡英文政府僅是將工資成長率替換為物價指數。

退休撫卹基金岌岌可危

事實上,軍公教職業退休金都已在相關法律明定,「…中央主計機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百分之五時,應予調整,其調整比率由考試院會同行政院,考量國家經濟環境、政府財政與退撫基金準備率定之;或至少每四年應予檢討」。換言之,立法委員賴士葆等人所持物價飛漲之理由,並非無法藉由現行規範的機制來回應,軍公教族群的職業退休金(月領)分別在2022年及2024年調高2%與4%。

另一方面,蔡英文政府對於軍公教族群職業退休金改革,最關鍵的做法在於明定各級政府調降退休所得和優惠存款利率所節省下來的經費,應全數挹注退撫基金。實際上,原先1995年之前的退休撫卹制度屬於恩給制,也就是由國家編列公務預算來支付,最初降低所得替代率本應可減輕國庫負擔,但由於蔡英文政府的規劃將改革所節省的經費,分別重新灌入軍公教族群的退休撫卹基金,所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務預算處專門委員羅莉婷在《主計月刊》所刊載的〈公教、政務人員退休金制度變革對未來政府財政之影響〉的結論指出:本次年金改革雖未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惟可有效舒緩退撫基金目前財務危機,有助健全年金財務,促進制度永續。

按照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局的資料顯示,從2018年年金改革以來,已逐年挹注退休撫卹基金,譬如公政教軍人員於2021年所節省經費合計411億餘元,累計改革以來共達2,200億元,一旦如中國國民黨通過修正草案,不僅整體支出增加,也同步影響挹注退休撫卹基金的經費,一方面將損害基金本身的財政平衡,另一方面國家的公務預算必須持續支應停止改革後的優惠存款利息與月退休金,而岌岌可危的基金則又需要額外編列預算來避免破產,尤其是2023年07月01日公教人員新退撫制度方案上路之後,舊的退休撫卹制度的基金用罄年度已提前不少,現有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由2051年提早為2046年,教育人員則由2048年提前至2044年,中國國民黨的反制改革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我們或許也必須思考國家資源在不同世代的比重,當老牌福利國家均轉向投資未來、投資兒童的改革路徑,臺灣是不是要再次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

政治考量的選票算計

回顧蔡英文政府的年金改革,已透過漸進調整來緩和改革可能帶來的衝擊,對於低所得的軍公教人員,亦設計樓地板以確保老年經濟安全可以維持現狀,更何況如果以實質薪資而非本俸二倍作為分母,也是前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黃國昌堅持的計算公式,所得替代率將高於目前的結果,並非如立法委員賴士葆等人所言不堪負荷。

馬英九政府在年金改革的立法失敗,以及中國國民黨在野期間對於改革採取全面阻擋的焦土政策,都凸顯出軍公教族群作為鐵票的效果,足以牽制中國國民黨在年金改革的態度,寧可與廣大民意對坐,也不願意重繫財務紀律,以及改善過去我國偏重軍公教族群的福利不平等,顯現政治利益凌駕專業的最壞示範。

大選過後,政治權力的結構重新洗牌,中國國民黨重掌國會多數黨的優勢,許多政治評論家期待發揮監督制衡的力量,可惜表現未盡人意,反而積極為特定群體捍衛利益,此舉也為將來的勞工保險改革投下變數,無法把握國會過半席次的賴清德政府,年金改革之路遙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