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歐巴馬當美國總統時,在能源部成立了能源先進研究專案機構(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Energy, ARPA-E),當時歐巴馬意識到能源轉型對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友善環境非常重要,但是研發能源轉型所需要的先進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這些資金有可能最後多付之東流,所以政府應該先投入資源來做這些先進能源技術的開發,等到技術研發到一個階段具有商業可行性,政府再協助引入民間資金合資成立公司,全力發展具有商業價值的能源產品,ARPA-E的成立就是要資助、輔導新能源的技術研發。成立ARPA-E的想法源自於美國國防部的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為美國國防部發展了很多先進科技,這些先進科技後來陸續移轉到民間變成民生商品(如通訊、網路),帶動了整個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
重點新能源技術-小型核電廠
2019年ARPA-E成立10週年時特別在華盛頓DC舉辦了一場高峰會,展現10年來ARPA-E發展的先進能源技術和輔導成立的公司,當時小型核電廠(SMR)就是高峰會討論的重點新能源技術之一,那個時候全世界已經有50家公司在研發SMR。有一家ARPA-E輔導的新創公司NuScale Power宣稱2026年前會蓋一個有12 小型核反應爐(每個反應爐發電量60MW)的發電廠。NuScale後來在猶他州原本要建一個有6小型核反應爐、總發電量462MW、預計2030年併聯發電的電廠,這個計畫叫無碳電力專案(Carbon Free Power Project)。這個電廠發的電原本每千度(MWh)要賣58元美金,後來成本提高到每千度電要賣89元美金,因為耽心電價提高後,用戶可能不願意買,這個計劃於2023年底終止。這個計劃終止不但讓NuScale股票大跌,大家對SMR的經濟可行又開始產生問號。但猶他州無碳電力專案的終止是因為成本提高而非技術不可行,尤其是從2020年到2023年剛好遇到新冠肺炎,很多原物料飛漲,電廠造價成本提高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建廠容易、維修彈性、核災機率降低
SMR的基本定義是每個核反應爐的發電量低於300MW,核反應爐發電量不大又做成模組,相較於大型核電廠,SMR發電量可以有彈性組合,而且需要維修時可以每一個模組輪流,電廠不會因為維修而嚴重影響供電,同時建廠也比較容易,因為模組化關係,電廠面積也不需要太大,NuScale宣稱300平方公尺就可以蓋一個電廠。大型核電廠的危險性之一是關機後仍有餘熱,若冷卻水出問題,無法持續冷卻,則反應爐會因過熱而溶化,最後造成核災,如2011年3月11日的福島核災。SMR因為反應爐比較小,即便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無法用水冷卻,只用自然空氣冷卻也可以而不至於造成反應爐熔化。因為反應爐模組化,地震時會造成破管的機率也比較小,所以SMR被認為是具備固有安全的反應爐(inherent safety reactor)。
比傳統核電廠產生更多核廢料?
另一個SMR遭受質疑的地方是它會比傳統核電廠產生更多的核廢料。這種看法的主因是一般SMR的反應爐比較小,所以會有比較多的中子洩露。但也有核能專家認為SMR補充燃料的週期比較長,整體來説應該會產生比較少的核廢料。不過英國的放射性廢料管理委員會(CoRWM)今年二月特別提到發展與佈建SMR時必須高度關注核廢料的管理。CoRWM認為雖然SMR的發展和商用佈建對能源安全和環境非常重要,但是SMR使用後的燃料和放射性廢料如何處理大多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CoRWM呼籲在選擇SMR技術投資或佈建時,也要考量到是否有週延的核廢料管理計劃。CoRWM特別強調核廢料的處理在發展初期就應該列入考量,才不至於到最後因一開始的錯誤而付出昂貴的代價。這也是選擇佈建SMR時必須要做的重要評估。
台灣將再次面臨啟用核電難題
為減緩地球暖化,國際社會投入大量的資源要達到淨零碳排,核能發電因為沒有碳排放的問題,又開始受到重視。台灣遲早也要再面臨是否要用核電的決擇。建制大型核能電廠不但廢時也會引起社會沒完沒了的抗爭,但是核電的零碳排和可提供的能源安全卻是台灣極需要的!SMR建置所需要的面積小、發電量可以彈性配制又具備固有安全,除了可以做為電網的容量供應者,也可以做為區域電網的發電主力,不失為台灣對核能發電的折衷選項,只是台灣社會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