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內近14萬人腹瀉就醫 疾管署指諾羅病毒釀禍:餐飲業員工有疑似症狀千萬別上班!

醫療保健

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國近一個月共接獲203起腹瀉群聚集體腹瀉通報案件,是去年同期近4倍,上周則有13萬9千多人因腹瀉就醫,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8成驗出都是諾羅病毒。

國內日前王品旗下的「初瓦」跟「嚮辣」、藏壽司、北市溪山里群聚食物中毒事件,都有諾羅病毒的蹤跡。

而日本近日也傳出相似食安疑慮。大阪日前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據日媒報導,15至16人10日食用了來自和歌山縣日高川町「雲水」餐廳的便當後,出現嘔吐和腹瀉的症狀。

調查發現,本月10-12日之間,共有154人食用了雲水餐廳的便當,當中有年齡介於9歲至92歲之間的101人,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受害者糞便被驗出諾羅病毒,當局下令店家停業7天。

究竟民眾要如何預防諾羅病毒感染?

為什麼會發生諾羅病毒感染?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4月7日至13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9,848人次,較前一週120,868人次上升15.7%,與去年同期相當;另全國近四週(第12至15週)共接獲203 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去年同期(54起),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56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45件,佔80%)。

為什麼會發生諾羅病毒感染?

李佳琳解釋,人是唯一的帶病毒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如透過與病患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患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患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目前沒有特效藥可治療。

依據美國CDC的評估,諾羅病毒57%經由食物傳播、16%為人傳人、3%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易受污染的食品有即食食品、沙拉、三明治、冰品、水果及生鮮魚貝類。 

而最易發生的場所包括飯店、長期養護機構及學校等人口密集場所。

何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疾管署提供10點建議

疾管署表示,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且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至於如何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疾管署也列出9點供民眾參考,包括:

1. 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  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也應洗手。

2. 飲水要先煮沸再飲用,所有食物都應清洗乾淨並澈底煮熟,絕不生食。

3. 外食要選擇乾淨衛生的餐飲場所。

4.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5.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吃剩的食物應該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6. 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7. 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必要時可用漂白水消毒。 

8. 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 

9. 為了預防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餐飲業工作者,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餐飲業員工有疑似症狀千萬別上班!

李佳琳提醒,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故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

疾管署呼籲,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勤洗手;烹製菜餚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

李佳琳也強調,有疑似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

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