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本老人家朋友,在鎌倉獨居的一對80多歲老夫婦,最近告訴我們,老阿嬤發燒住院,說是膽囊炎,老阿公當天下午送她去住院,晚上就回來,留老阿嬤一個人在醫院,不必在那裡陪伴照顧,後來幾天也是過去看看而已,直到出院。
這在台灣,是難以想像的事!賴清德發起的「健康論壇」,提出了10項建言,但依我看來,並沒有切中台灣人目前真正的醫療所需。
台灣下一階段最大的醫療問題,就是四個字:老年醫療。健保住院有1/3都是老人家,而老人家生病,一整個家庭的生活與工作都會受到影響。
老人家生病以後如果失能,或失智,出院以後才是家屬漫漫長夜的開始。
有立委提倡什麼「7天有薪照顧假」,一年要花700億,這實在是,該怎麼說呢,7天以後老人家就不必照顧了嗎?700億可以聘雇多少外籍看護?17萬外籍看護,聘雇1年的費用大約就是如此。
你去醫院看看便知,當你帶著老人家進到病房,被問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什麼?
五個字:有沒有看護?
因為如果沒有看護,醫院人員就頭大了,代表很多時候會被叫來病房,處理一些看似醫療,其實是照顧的事項,比如換尿布、換壓瘡傷口,或者安撫躁動情緒。
只是,為什麼日本人住院,不必像台灣人一樣,動員家人排班照顧,自帶外籍看護,或者臨時聘雇台籍看護?
以大家不婚不生的狀況來看,很快地,由家人照顧的住院模式,就要不適用了,因為好多人就只是一個人,沒有同住的家人。
台灣醫療目前最大問題,就出在醫療與照顧是斷裂的,醫院只負責醫療,不管照顧,而老年人的醫療與照顧,尤其在失智失能老人家,難以切割。
於是,失智失能老人家一旦住院,就會很不方便,因為,他們很容易在住院期間躁動起來,或者無法配合醫療,加重醫療人員的負擔,而陪病的家屬也會相當辛苦。
這時,醫院通常採用的方式,就是給予鎮靜藥物,其他能做會做的事情相當有限。住院期間,也沒辦法從整體生理心理功能的角度,讓老人家恢復到最好的狀態,就只是負責治好這次來的主要疾病。
結果就是,老人家住院開刀打針,疾病治好了,但出院以後,原本可以稍微走路變成不能走,原本可以自己洗澡吃飯變成需要協助。或者,骨折開刀成功了,但回家臥床幾個禮拜,產生了壓瘡,幾個月都不會好,問題就出在開刀的團隊不負責教你壓瘡預防。
人口老化太快,台灣原本的醫療體制與醫療方式,早已無法因應。另一個問題是社會變遷太快,醫療市場的供需,在勞力市場與商品市場,都已出現嚴重失衡的問題,而這些失衡,有一些是經濟本質的問題,更多是非經濟,尤其是健保制度的問題。
以五大科、護理人力短缺來說,我看不到有誰可以做出完整的經濟與非經濟分析,但官方的因應之道就是頭痛醫頭,有洞就補,如此而已。
事實上,台灣的醫療與健保,已經到了必須向外國重新學習的時候了,證據就是在多項生命指標裡,台灣人都落後了東亞鄰近國家或地區。
台灣健保,曾經美好,現在的國民滿意度也不低,但不代表未來可以長治久安。
以「藥價差」問題來說,日本早已處理成功,台灣還在摸索。
因為健保給付的不合理,副作用就是大量的不必要檢查與不必要的藥物被開立,等於脫離了經濟運行的規律,不利於醫療資源分配與利用。
不必要的檢查與不必要的藥物被大量開立,另一個源頭是醫病之間的不信任,與防衛醫療,也就是擔心被告的醫療模式,在此間盛行了。
而因為檢查變得廉價,垂手可得,醫生看病的一個趨勢便是:治療數據,而不是治療病人!
醫療,就不是「某某數據異常等於得了某某疾病」那麼簡單的事情,但目前普遍的狀況就是整體病史,生理與心理,以及摸摸病患的身體檢查,被嚴重忽略了,就只是針對異常數據,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按照書本上的指示來處理,比如老人家住院期間發燒,一定是抽血、驗尿、X光,外加血液培養,全套都來,然後折騰了半天以後,一切正常,就只是利尿劑用得太猛,脫水太多,導致體溫上升。
老年醫療,最忌治療數據,因為,老人家通常有多重疾病,單一檢驗數據必須放在整體臨床底下來判斷。
我記得幾年前有人請醫療管理大師麥可波特來台演講「以價值為導向的醫療」,帶來醫療新觀念與新視野,這幾年卻看不到向國外學習的的企圖與努力。
在「健康論壇」提出的建言裡,我最感訝異的是「兒少加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什麼是社會情緒學習?與會者到底有沒有弄清楚?社會情緒如果是可以學習的,這世界還會這麼紛亂嗎?當成大眾心理學可以,用在嚴謹醫療與教育領域就太過了。
另外一個是什麼「公費健檢下降到30歲」,意思是,嗯,30歲到了,你就可能生病了。以前大家到了40歲,才需擔心健檢紅字的問題,以後就必須提前到30歲了。這樣的思維,顯然就是以醫療人員為主導的討論結果,殊不知醫療不只是看病吃藥打針,它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必須放在一個健康與人生的哲學裡看待。
網路上經常有人意外,怎麼有醫生會貼出一些垃圾食物?醫生不是最養生嗎?
不是這樣啊!醫生,只會看病,不要讓醫生教你怎麼樣過日子,因為,醫生自己也不完全照著書上那一套養生保健來過日子啊。
證據就是:賴清德喜歡喝全糖珍奶。
令人意外的是,賴清德聽到論壇的建議後竟然說,以後改喝減糖珍奶!
事實上賴清德原本的飲食方式,以生活哲學來說,才是健康的!為了害怕三高,要不要喝全糖珍奶,是一種價值選擇,不是醫生講了就算。
以後,大家就會看到這樣的廣告:30歲就要開始注意三高四癌!
只是,這一代年輕人,連結婚生小孩都不要,一領到薪水就花光,還會在乎三高四癌防治,希望活到120歲嗎?
長照被列在10項建言的最後一項,事實上以我的看法,應該列在第一項。台灣長照,目前最大問題,就是中重度失智失能完全是仰賴外籍看護照顧,不是別人。包括生病住院的照顧,以及平常在家照顧都是如此。
只是,目前的外籍看護政策,如何?
兩個字:斷裂。引進與管理是斷裂的,外籍看護與「長照2.0」的關係也是斷裂的,因為官方沒辦法處理外籍看護的勞動條件問題,於是放手不管。
一個國家的醫療,當然要努力讓國民長命百歲,永保安康,但如果做不到,至少可以讓大家好好生病,也好好老去吧,不必為了生病看病、失智失能,弄得自己與還有周遭親友人仰馬翻。
你看年輕一輩的醫療人員,他們從事醫業是為了什麼?就只是經濟的誘因啊,不是為了救人濟世做功德,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說,也就是醫療工作的非經濟報酬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這是一個「沒有名字」、「不在乎別人」的時代,真正重要的是每月領到的薪水,與每天工作的時數與內容,而不是周遭或社會的眼光。
這時該做的,並非頭痛醫頭,有洞就補,而是應該思索,怎麼樣利用經濟的手段,讓對醫療工作有熱情,而非只是當成謀生工具的人進到醫療勞力市場。
本文獲沈政男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