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統賴清德已經就位,他的「Team Taiwan」新內閣也正式站上本壘板,迎接台灣新的四年執政難題。來自文化界的新文化部長李遠是新內閣中最受關注的閣員之一,備受矚目的不只是他資深作家身份,還有從副院長鄭麗君、政治委員史哲,新任內閣中就有三位前後任文化部長,這也讓外界尤為注意台灣未來的文化產業發展。
長期耕耘文化界的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跟《信傳媒》記者分享她的觀察,她認為歷經一系列的改革與文化教育,台灣在文化產業上其實湧現了一群願意包容多元價值的年輕世代,他們投注於相關產業的成績都是相當亮眼的,但是他們一方面困於得不到主流媒體的關注,一方面又因為社會的消費習慣而無法在經濟上得到足夠的鼓勵,未來的文化部需要多花點心思,不能埋沒這些青年創作者的熱忱。
鄭麗君、史哲、李遠三任文化部長同在新內閣
由於現任文化部長史哲將轉任政務委員,兩位前後任部長都將在交接上有更加密切的聯繫,陳培瑜認為,在史哲任上有兩大政績對文化產業留下重要的影響,也應當被銘記的。
陳培瑜表示,其一,就是《文創法》的修法,尤其是「黃牛票條例」的部分,地方上文化局跟中央的文化部在對口這些訊息的時候,可能後續還是會有很多辛苦的歷程,不過我覺得至少在法規面上給了這個法院依據,能夠更好的保障創作者與消費者的利益。
陳培瑜說,其二,則是《公視法》的修法,將預算的天花板打開了,也修正董事會選任門檻這個事情搞定了這樣,將讓公共電視在後續很多業務的推廣上會順利很多。尤其是兒童台的創辦上值得在歷史上記上一筆,呼應到這個世代,大家對於兒童跟青少年的關懷。
陳培瑜也認為,史哲部長應該是有史以來跟出版業互動最密切的文化部長,他所爭取的無論是投資在影視或者上下游相關的產業經費,對整個台灣的文化藝術產業,為台灣文化產業的產業鏈培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新的內閣中,鄭麗君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史哲轉任政務委員、李遠接任文化部長,他們都不是純學界純產業界出身,有務實的行政溝通經驗,相信新團隊可以集結眾力打造更好的文化前景。
擁抱多元的年輕世代「累累碩果,銷售無門」
談到台灣的文化教育與產業發展優勢,陳培瑜認為,過去陪伴很多不同的藝術工作者的經驗來說,臺灣從1994年執行教育改革到現在已經30年,培養了一批很有活力、具有多元價值觀,對各式各樣的論述都願意包容、願意討論的一群年輕世代。然而,這些在各自領域中表現突出的創作者,如果沒有主流媒體的關注或曝光,又沒有政府資源給予的產業結構上的支持,他們其實在每一個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單打獨鬥都會很辛苦。
陳培瑜表示,在過去較早一批,如鄭麗君副院長的那一代文化人,礙於他們成長的年代,不見得意識到自己可以往這類較軟性的文化產業去發展,所以他們在他們那一輩很多優秀的人才可能最後都還是在公務系統、主流化的公司企業中。
陳培瑜指出,當如今有能力、有願望的新一代年輕人想要去嘗試各個領域時,他們卻苦於沒有資金、資源的困境,前一個世代的大人們願不願意用他們手上的資金與資源來支持這一代的年輕人?明明含辛茹苦豐收了累累碩果,卻總是銷售無門,這是很可惜的,需要李遠部長思考與付出努力。
陳培瑜:青年代表的聲音需要進入行政機關
由於李遠在文化界活躍的年代較早,據了解,雖然在公布新內閣時,文化界人士的反饋都相當正面積極,卻也有不一樣的聲音傳出,認為李遠或許無法清晰掌握青年文化界的脈動,與青年世代的創作人在理念與發展上銜接不順暢。
「我可能剛聽到名字的時候真的有擔心3秒鐘!」陳培瑜坦承自己也有這樣的顧慮,不過後來也知道其實李遠部長的孩子也持續在相關產業工作,他並不是一個距離青年業態相當遙遠的老文化人,對於李遠能不能理解年輕世代還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對於青年文化支持的部分,陳培瑜指出,目前較嚴峻的問題是文化部的「文化平權推動會報(人權工作小組)」25席的委員當中,只有1位外聘委員、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盟主余浩瑋較為熟知青年事務,但是直接相關的兒少代表或是青少年代表、青年代表是沒有的。
陳培瑜表示,過去幾年的青年參與文化平權的會議上,從鄭麗君擔任部長開始就一直有人在講這件事、一直在提醒行政機關要放進青年的聲音,但相關機制就是還沒有被建立起來。希望新的部長上臺之後要積極面對這件事情,否則執政黨也許會被批評距離年輕人越來越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