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掀起AI熱潮 盤後股價大漲6% 市值一夕暴增1,400億美元

人工智慧

《彭博》報導指出,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巨頭輝達周三公布最近一季每股盈餘狂增約5倍,受到數據中心AI晶片需求發燒的提振,並宣布1股分拆為10股票,並將季度股息提高150%至每股10美分。

利多喜訊傳來,周三盤後輝達股價大漲5.9%報每股1005美元,突破1000美元整數關卡,市值一夕暴增1400億美元左右,高於英特爾的市值(1337.55億美元)。

台灣AI概念股周四盤中漲跌互見,鴻海盤中上漲1.4%至173元,台積電上漲1.3%至875元,宏碁上漲2.3%,微星大漲6.8%,但是廣達小跌0.7%至283.5元,緯創跌0.43%至114.5元。

輝達盤後股價大漲5.9%

該公司公布,第一季度(到4月28日為止)營收約280億美元,年增2.6倍,超過分析師預測的268億美元;每股盈餘6.12美元,也超越市場預測的5.59美元,調整後毛利率達到創紀錄的78.9%,主要受惠於輝達數據中心收入增長427%,調整後每股盈餘增長461%。

現在一個大問題是,輝達最新財報能否證明其股價的驚人上漲是合理的。截至5月22日收盤,輝達今年來股價飆漲97.1%,投資人期望該公司財報繼續超出預期。

最近一季財報果然沒有讓人失望,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談到新時代的到來,讓投資人心情雀躍。黃仁勳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是新工業革命的開始,這真的很令人興奮。」

樂觀的前景鞏固輝達作為AI支出最大受惠者的地位。該公司的AI加速器晶片協助資料中心開發聊天機器人和其他尖端工具的晶片,AI晶片過去兩年成為熱門商品,帶動輝達營收飆升,輝達的市值也一路飆升,突破2.3兆美元,來到2.34兆美元。

輝達股價跳漲,帶動AI與機器人概念股走高,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週三盤後上揚4.2%至910美元;超微(AMD)盤後上漲1.95%至168.74美元,Dell Technologies大漲5.2%至155.49美元。

美4家科技巨頭為輝達的4大客戶

穿著招牌黑色皮衣的黃仁勳已經成為AI時代的名人。他1993年共同創立的輝達最初是電腦遊戲玩家提供顯卡的公司。但是他很清楚輝達的晶片非常適合開發AI軟體,這有助於打開新市場,讓他領先競爭對手。

OpenAI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於2022年問世,隨後帶動各大科技公司建立自家AI基礎設施競賽,這場爭奪戰使輝達的H100加速器成為必備產品,每一套晶片組的售價高達數萬美元,還賣到缺貨。

目前,輝達大部分新收入來自少數客戶。美國4家科技巨頭為輝達的4大客戶,包括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約佔輝達營收的45%。

61歲的黃仁勳透過生產完整的電腦、軟體和服務,來擴大公司的版圖,希望幫助更多企業和政府機關部署自己的AI系統。

輝達的數據中心部門目前是最大的銷售來源,第一季度創造226億美元的收入;遊戲部門收入26億美元,先前分析師預估數據中心部門收入為210億美元,預估遊戲部門收入為26億美元。

輝達預測第2季度營收為280億美元

展望未來,輝達預測第2季度營收為280億美元,是英特爾預測本季營收的2倍多,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資料,分析師估計中間值為266.6億美元。

輝達預估第2季度調整後毛利率為75.5%,上下增減0.5%,分析師預估中位數為75.8%。輝達也宣布從6月7日起1股分拆為10股,讓散戶較容易買進與持有這檔股票,輝達表示在股票分拆後,季度股利將提高150%至每股1美分。

黃仁勳在財報電話會議(法說會)表示:「輝達今年將看到Blackwell創造大量收入」。 Blackwell是新款晶片,目前已全面投產,本會計年度第二季出貨,下季將提高產量。

輝達財務長克雷斯(Colette Kress)在法說會上強調:「H200和Blackwell的需求遠遠超過供應,我們預計明年需求可能會遠遠超過供應。」H200是輝達Hopper AI晶片系列。

新款晶片Blackwell將創造更多收入

最近,投資人原本擔憂輝Blackwell今年稍晚才出貨,能否補足Hopper成長趨勢放緩的不足,但黃仁勳似乎在法說會上駁斥這個觀點,他說:「我們看到本季Hopper需求保持增長」,輝達AI晶片的需求已經超過供應,黃仁勳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到明年。

執行長黃仁勳指出,輝達新款晶片Blackwell能夠處理數萬億個參數的生成式AI奠定基礎.「我們已經為下一波成長做好準備。」他說。

黃仁勳表示,輝達2024 年「大部分」收入將來自新款AI晶片Blackwell,但是有些消費客戶沒有釋出訂單,這是一些分析師的擔憂,黃仁勳說,客戶需要科技公司幫助他們盡快建造AI基礎設施。

輝達周三強調,它希望將AI技術出售給更廣泛市場,超越雲端運算巨頭的銷售範圍。黃仁勳表示,AI正在轉移到消費網路公司、汽車製造商、生物科技和醫療保健客戶,各國也正在發展自己的系統,這種趨勢稱為主權人工智慧。」

他說,這些商機正在創造雲端服務供應商之外的多個數十億美元的市場,黃仁勳透露:「沒有人曾經批量生產超級電腦,我們正在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