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法院改選以來,從委員會到在院會表決,民進黨一直處於劣勢,黨團內部也不乏垂頭喪氣的負面聲音,但514在受新任總統賴清德宴請之後,綠營似乎再度重燃鬥志,並於隨後的517排審藍白推出的國會改革法案時,不只在院會內外發起攻勢,也在輿論場上大舉出擊、轉守為攻。
但在521的院會中,場內衝突逐漸平和,綠委們不再採取暴力衝擊的形式,而是綁上「民主已死」的布條軟性阻擋議事進行,場外也聚集了大批公民團體,人數遠較517多,雖然當天在青島東聚集起來的人數超過萬人,但521當天並沒有衝撞立法院的跡象。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24)日發布針對「517國會衝突」的即時民調,結果顯示在「藐視國會罪」一項上,有高達五成八的整體贊成率。不過,在同情哪一方的問題上,有三成二較支持民進黨,二成八較支持在野黨,執政黨雖略多於在野黨,但差距並不大,這樣的結果值得深思。
衝突過後,三成二同情民進黨、二成八支持在野黨
台灣民意基金會針對517衝突提問,「比較同情或支持哪一方?執政黨或在野黨?」結果呈現,對於 517 國會立委衝突事件一事,約有三成二較支持執政黨(民進黨)、二成八較支持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二成五不支持任何一方、一成六沒意見或不知道。
民調認為,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清楚的訊息,那就是,517 國會衝突事件發生後,同情執政黨的人略多於同情在野黨的人,但差距有限;從整體數字看,這場衝突沒有贏家。
民眾黨支持者有三成保持中立
在年齡分佈上,執政黨在 65 歲及以上民眾中有壓倒性優勢,在野黨則在34歲以下民眾中獲得較多的支持,整體而言,執政黨的社會支持有三成來自 65 歲及以上資深公民。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除了65歲及以上之外,各年齡層都有20%以上受訪者選擇「都不支持」一項,顯示出社會上還存在一批「沉默的多數」不認可朝野雙方在本次國會衝突中的作為。
民調也發現,在民眾黨支持者中,4.6%支持執政黨、52.4%支持在野黨、30.3%都不支持,有別於民進黨與國民黨支持者,民眾黨支持者中有高達三成採中立態度,頗堪玩味。
所有年齡層「一面倒」支持「藐視國會罪」
而在本次衝突最核心的爭議法條上,台灣民意基金會提問,「『藐視國會罪』是國民黨率先倡議的……請問您贊不贊成?」結果呈現,五成八贊成、二成九不贊成、一成三沒意見或不知道。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在野黨極力推動的「藐視國會罪」已贏得社會強烈共鳴。從另一個角度看,「藐視國會罪」立法,民進黨不但國會表決輸,也輸掉民意的戰場。
而在年齡層分佈上,不分老少,每一個年齡層都呈現一面倒贊成「公務員藐視國會罪」立法的情況。在教育背景方面,不分教育程度高低,也呈現一面倒贊成,而且有教育程度越高,越傾向贊成的趨勢。
民進黨突圍「同溫層」效果有限
在政黨傾向者方面,支持「藐視國會罪」立法的受訪者中,國民黨支持者中,七成九贊成、9.1%反對,呈現出一面倒的情況。然而,民進黨支持者中,三成八贊成、五成二反對。
這樣的結果或許顯示出,雖然民進黨在動員支持者方面仍有一定的優勢,但抗議場面的盛大也許不能直接轉化於實質民意傾向,就連在民進黨自己的支持者中,都有三成八的贊成者,民進黨的「論述不能輸」策略似乎沒有起到預想中的效果,仍存在難以突破「同溫層」的情況,值得深思。
藐視國會罪網路熱度最高,黃國昌聲量高仇恨值也高
除了台灣民意基金會,《榮泰創數據》也蒐集5月17日至22日之間網路上對於國會改革的討論。從國會職權相關修法的熱度來看,吵得最凶同時也最具爭議性的重點,是增訂《刑法》藐視國會罪,討論量高達4.7萬則。第二是國會聽證調查權,討論量為2.1萬則。第三是總統國情報告常態性話1.28萬則。第四是強化人事同意權3740則。第五是立法院正副院長記名投票制
進一步觀察調查期間內立委的聲量排名。517在立院衝突登上媒體版面的鍾佳濱、沈伯洋、陳菁徽、郭國文都有上榜,除了打架事件的主角們擠進前10強外,立院或黨團的重要人物也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民眾黨總召黃國昌以高達24.4萬則聲量佔據榜首,超越立法院長韓國瑜的15.8萬則,藍綠兩大黨總召則位於後排位置,柯建銘聲量達6.2萬、傅崐萁5.4萬,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有3.6萬則聲量,不過聲量10強立委當中,全部都是負面聲量超過正面聲量。
如果以正負聲量來看,黃國昌負面聲量接近9萬則最高,正聲量約2萬則,正負聲量比0.23,韓國瑜則是負聲量5萬多則、正聲量也有接近3萬則,正負聲量比0.52,其他郭國文正負聲量比0.3,徐巧芯正負聲量比0.28,鍾佳濱0.23、傅崐萁0.2、陳菁徽0.19、柯建銘0.18、吳思瑤0.18、沈伯洋0.17,黃國昌可說聲量高、仇恨值也高。
從聲量排名可以看出,各立委在本次國會改革修法中的角色,而此次改革的主導性和話題性都集中在黃國昌一人身上,藍綠兩黨甚至比不過立院小黨,國民黨主帥傅崐萁一時失去議題主導性,其聲量與黃國昌相比差距高達4.5倍。雖然黃國昌承擔了所有褒貶,成為了眾矢之的,但這也顯見他在這次改革中取得重要地位,確實在立院中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