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法說會》李長庚談壽險ICS接軌、外匯準備金制度 最擔憂地緣政治衝突引發關稅大戰

金融

國泰金控今(24)日舉行今年第一季法人說明會,公布首季稅後淨利376億元,每股盈餘EPS為2.60元。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今日特別針對2026年壽險業即將接軌ICS新制、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方案以及金控下半年營運展望等三大面向做出評論與看法。

壽險業即將接軌ICS新制,李長庚:國壽這幾年資本強化已超過1千億

針對2026年壽險業即將接軌ICS新制,李長庚指出,這對壽險業是一件大事,原因是台灣壽險業在全球具有特殊性,例如第一,整體壽險總資產占金融總資產比重超過3成,在全球居冠;第二,台灣推行投資型保單約從2000年開始,相比歐洲已推了50~60年,台灣推行時間短,意思是歐洲已經調整了50~60年,但台灣僅有20餘年,卻要適用同一個標準,因此坦白講難度非常高。

第三則是,現行資本適足率(RBC)的風險信賴區間是95%,而ICS則是99.5%,最直接的是,ICS光是資本要求評估就增加1.6倍,因此,假設台灣壽險業要按照國際標準來接軌,基本上難度很高;再加上ICS新制本來是規範於較為活躍的大型國際保險集團。

李長庚指出,以目前各國的大趨勢來看,針對較活躍的大型國際保險集團可能要適用ICS國際標準,其餘各國就按照產業市場發展,推出在地化的ICS;他認為ICS制度本身是為了強化保險資本,逐漸導入更佳的資產負債管理架構,對於長期經營而言確實有幫助,但由於台灣在面對接軌難度高,因此主管機關也針對ICS在地化措施做了許多研議。

李長庚說,這幾年國泰人壽陸陸續續在資本強化努力已超過1千多億元,這是為了維持好的資本結構,除了業者自己努力之外,一部份也看到主管機關、壽險公會為了順利接軌研議在地化措施,儘管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希望一個新的制度導入都能夠順利。

壽險業去年避險成本高達3600億元,壽險公會提出外匯準備金建議案

另外,由於壽險業去(2023)年為了不到1毛錢的匯價波動,花在傳統避險的成本高達3600億元,因此壽險公會預計將在5月底之前向金管會提交外匯價格準備金建議案,內容包括拉高外匯準備金提存及可沖抵比率,並提出可借用的「第一桶金」,包括不動產增值利益、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營業損失準備金、公司自願強化提存準備金等,可轉列外匯準備金,用來充實外匯準備金,該方案預計將採業者自願申請制。

李長庚說,大家想像一下,壽險業整體總資產約33兆左右,一個產業每一年為了損益表的穩定,要花超過1%的資產去做避險,這實在是滿嚇人的事情,他甚至開玩笑說,政府應該頒一塊「功在社稷」的匾額給保險業,因為國內收益實在太低,但壽險業將保費拿去海外投資,等於幫保戶創造比較高的收益;但是台幣並不是國際貨幣,因此進入到國際市場時就有匯兌風險。

李長庚也說,過去匯率相差沒有太大時,匯兌成本負擔並沒有這麼可怕,但是隨著美國暴力升息後,在台美利差如此高的情況下,壽險業在面對匯兌成本的壓力確實非常大,因此大家紛紛集思廣益來解決,這是良性的產業發展,期待產業自己也要努力。

國內外股票未實現部位超過1千億元,看好傳統保單全年動能

攤開國泰人壽的資產配置,今年第一季總投資金額約7.8兆元,海外投資占約7成;各項投資當中,國內股票占比7.3%、金額為5690億元,季增650億元,國內股票投報率14.8%;國外股票占比5.6%、金額為4360億元,季增90億元,國外投報率達19.2%;而國外債券占比61.7%、金額為4兆8180億元,季增1000億元,國外債券投報率3.8%。

而受惠於股市上揚,帶動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餘額回升至-434億元,但由於仍是負數也引起法人關注。對此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表示,第一季底國內外股票未實現超過1千億元,至於未實現損益仍為負數,最主要還是來自於國內外債券,畢竟今年的利率仍比去年大幅上升,因此債券未實現損益仍為負數,但他說,股票未實現的動能還是滿強勁的,對於未來會有滿大幫助。

另外,法人也關注國泰人壽對於今年初年度保費(FYP)的展望看法為何,林昭廷表示,今年第一季在傳統保單有大幅度的成長動能,使得首季新契約保單價值成長3成,但實際上國壽仍聚焦於持續累積厚實的CSM(保險合約服務邊際),截至今年第一季為止,CSM已經達到240~250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80~190億元,CSM成長也超過3成。

林昭廷認為,全年的初年度保費展望,其中預期傳統保單至少可以有兩位數的成長;但投資型保單則相對衰退,主要是因應去年7月後,投資型保單有新的禁令規範,隨著新商品推出後,在通路上也需要給予時間適應。

地緣政治衝突更為激烈,關稅大戰台灣難免「池魚之殃」

而法人也關注,今年下半年金控獲利的展望以及變數。李長庚則擔憂,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已比過去更為激烈,也對於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例如現在大家都在看接下來會不會有「關稅大戰」,他分析,1929年發生全球經濟大蕭條,很大的關鍵就是保護主義、關稅大戰,因此他期待,各國領導人應該以「蒼生為念」,不要以自己的國家及政治地位為思考點。

他假設,假如電動車的關稅大戰開始,從主要國家開始參與大戰,雖然台灣是一個小的經濟體,並不想參與關稅大戰,但是台灣也很難避免遭到池魚之殃,這種地緣政治對於經濟貿易的干擾,看起來並沒有緩解反而是更激烈;他甚至認為,若地緣政治更激烈,將會對於國際化推動的風險評估、海外併購更會謹慎!

李長庚則說,不管外在環境如何,作為一個經營者,必須做好準備,比較順的時候跑快一點;比較不順的時候蹲低一點,以確保集團可以穩健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