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改選》權力重組 「新賴系」拿下10席成最大贏家 英系席次銳減

政治

民進黨縣市黨部主委、黨代改選於昨日(26)落幕,由於黨部主委手握在地資源的分配話語權,此次改選也被視為2026年縣市長選舉的黨內前哨戰,綠營內部的各派勢力都希望在初選前佔據有利位置。本次改選的共有22個縣市黨部、7個海外黨部以及1個勞工黨部,其中有21位為新任主委。

不過,雖然主委、黨代大局底定,但進一步的格局消長,或許還要等到7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改選權力核心中執委、中常委、中評委,才可以更確定各派勢力在「賴清德時代」中站定的位置。

「新賴系」拿下10席主委

在改選中,屬於新潮流系統的主委當選人共有5席,包括了桃園市黃傅淑香(鄭文燦系統)、台南市主委郭國文(賴清德子弟兵)、屏東縣羅平道(潘孟安系統)、宜蘭縣邱嘉進、苗栗縣陳詩弦。

新潮流雖然檯面上看起來說不上大勝,但如果算上親近賴清德,且地方實力雄厚的綠色友誼連線彰化縣楊富鈞、嘉義市黃大祐、南投縣陳玉鈴;由新任閣揆卓榮泰創辦的民主活水連線的連江縣李哲宇;英系轉向親賴的地方勢力新竹縣鄭朝方。以寬泛的方式估計,賴清德就握有的10席縣市黨部主委,足以令他在2026縣市長選舉佔據優勢地位。

其他「非新系」的派系中,英系拿下台北市張茂楠、台中市黨部主委許木桂、嘉義縣徐明勳、金門縣蔡其雍4席;正國會也拿下4席,包括基隆市林明智、雲林縣劉建國、澎湖縣顏家康、花蓮縣嚴献宗。

整體而言,派系格局變動中,除派系不明顯的新竹市施乃如(柯建銘系統)、台東縣張鈺晨(賴坤成系統)外,上屆改選最大贏家的英系從7席銳減至4席、正國會4席、蘇系1席、湧言會1席,「新賴系」10席。

新潮流拿下台南市主委,但林俊憲的市長之路還有一定的距離

由於賴清德必須在2026年帶領民進黨獲得大勝,才有機會成功連任,否則恐將重演2019年「英賴之爭」,而拿下半數縣市黨部主委,為他提供了不錯的優勢。目前來看,最重要的直轄市已有佈局,桃園市將繼續由前市長、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所屬的系統深耕,鄭文燦或有可能再度回鍋。

而「本命區」台南市,賴清德則明顯有意交棒賴系立委林俊憲,郭國文當選主委自然是為此考量。然而,此前一份《短新聞》所做的民調卻顯示,陳亭妃以41.6%的參選市長支持率遠超林俊憲的18.3%,賴清德想要讓林俊憲接棒台南,除了主委改選以外,恐怕還有不少事情需要張羅。

湧言會在台南、高雄的動向值得關注

而在高雄市方面,目前被外界認為有意挑戰市長選舉的綠營立委眾多,分別有正國會的林岱樺與新潮流的許智傑、賴瑞隆等,也因此本次主委改選的「前哨戰」意味也更加濃郁最終結果顯示,獲正國會支持的湧言會黃文益順利戰勝新潮流簡煥宗,拿下主委大位,林岱樺投入初選可謂勢在必行。

雖然湧言會目前的影響力主要居於台南、高雄市,不僅沒有全國角逐的實力,也相較親近並順從賴清德,所以有部份報導認為應歸屬於「新賴系」的陣營中。

然而,在本次台南、高雄市主委改選中,湧言會都選擇與正國會合作,對抗新潮流推出的人選。況且,正國會已鎖定將各自推出陳亭妃、林岱樺來挑戰市長選舉,恐怕在2026年這一戰,湧言會很難算是賴清德可以輕易左右的「新賴系」

「英蘇聯盟」成形,但台北市長人選可能難產

在台北市、新北市兩都當中,英系與蘇系都是扎根當地許久的派系,分別由張茂楠和立委蘇巧慧最終出線並不意外。而面臨「後蔡英文時代」,英系改變發展策略與蘇系建立合作關係的「英蘇聯盟」也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新北市長2026年由蘇巧慧出戰應當已可確定。

然而在台北市方面,卻呈現出相較微妙的情況。作為民進黨早年的「艱困選區」,英系在前總統蔡英文在任期間於台北市大量吸收青年黨員,培植起不容小覷的地方實力,然而英系卻始終拿不出可堪一戰的市長人選。

在綠營3席台北立委中,最有實力在2026年挑戰現任市長蔣萬安的,莫過於屬於新潮流的吳思瑤,她也在近日來的國會改革衝突中大放異彩為參選鋪墊。如此一來,即便英系守住的台北市大本營,不過在縣市長選舉這一役,應當還是要與新潮流進行合作。

英系與正國會合作拓展台中市版圖

相較值得注意的是,英系除了守住台北市、嘉義縣、金門縣以外,還拿下了台中市黨部。新任台中市黨部主委許木桂屬於前立法院長蘇嘉全的人馬,在這次改選中獲正國會的支持,對上新系推出的鄭功進,並在開票過程一路領先順利當選。

台中市為正國會掌門、新任外交部長林佳龍的本命區,正國會一直在台中市保持強大的影響力,然而,目前台中有實力挑戰市長選舉的2位綠營立委,蔡其昌、何欣純皆屬於新潮流,英系與正國會在此次改選中合作並擊敗新系,便頗為耐人尋味,或許可以再觀察近來台中當地的英系或正國會要角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