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詐新招?遊戲點數等三類信用卡刷卡擬延後生效 電支業點出問題源頭在社群平台

金融

由於信用卡盜刷過於氾濫、詐騙洗錢猖獗,銀行公會目前正研議將遊戲點數、錢包儲值、電子禮券等三類信用卡消費延後24小時生效,但沒想到方案還未敲定就引來網友紛紛炸鍋,就連電支業者也不買單,直言實務上恐怕無法真正做到「打詐」目的,反而會讓消費者感到不方便,衍生不少民怨。

阻詐新招!銀行公會提案「三大類信用卡消費」擬延後生效

據了解,銀行公會先前已提案開會,討論針對遊戲點數、錢包儲值、電子禮券交易等三大類刷卡,提出新措施,一是針對這三大類的刷卡消費,給予獨立的MCC Code(針對業別給予特定交易代碼),讓各銀行更精確地直接從代碼來斷定該刷卡屬於這三大類目;二則是要求單筆金額超過一定金額以上,使用或移轉要等待24小時才能使用。

銀行圈人士指出,這是因應信用卡盜刷過於氾濫,尤其遊戲點數、錢包儲值、電子禮券變現性高,容易成為不法集團下手的重點項目,但過往這類的盜刷難以追回,因此才會增列延後24小時生效,以爭取攔截詐款金流的時間。

據了解,金管會銀行局在上周找電支業者前來詢問討論,但電支業者認為,實務上業態行為可能會有問題,因此也向銀行局提出問題溝通,相關細節方案至今仍尚未拍板定案。

遊戲點數擬線上刷卡後24小時才生效,電支業者:恐怕會產生客訴問題

一名電支業者指出,從民眾的角度來看,實務上會有許多窒礙難行的問題,他舉例,有在玩線上遊戲的玩家都知道,買點數的當下一定是因為有需求,例如玩家要換新武器,結果現在買了之後24小時才能使用,這恐怕都會產生許多後續的客訴的問題。

甚至有遊戲業者在上周看到此消息大吃一驚,紛紛想出另外的解套方案,舉例,倘若遊戲點數真的要等24小時才能使用,業者就另行推出24小時限時大禮包進行解套,畢竟遊戲業者買點數送遊戲禮包並沒有違法。

金融圈人士坦言,金管會銀行局的業務範圍內能控管只有銀行,並沒有辦法去控管其他業態的行為,它只能控管銀行的金流,因此才會從銀行負責的信用卡金流層面去加強管理。

呼籲從業態進行源頭控管、規範社群平台

電支業者指出,政府阻詐或打詐更大的問題應該在於社群平台,他表示,不管是遊戲點數或者是電子禮券,因為具有不記名特性,因此會在市場上流通,而目前大宗的流通管道是透過社群平台,例如,在臉書、LINE等平台弄一個匿名粉絲團(或是假帳號),接著透過這個粉絲團進行交易或是詐騙,因此真正應該管控的是社群平台,但實際上光是向平台檢舉這些假帳號就要等上整整三周!

他直言,在社群平台申請帳號非常容易,但申請下架這些假帳號卻相對麻煩,由於這些社群平台至今不像電商平台被管控,這也是至今詐騙問題難解的一大原因;他認為,對於打詐行為,監管單位固然很重要,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打到」,只會讓消費者感到不方便,甚至產生更大的民怨後座力。

他建議,打詐應是從業態進行源頭控管,包括兩大面向,第一是加強移轉或儲值的限制,例如針對每次購買點數或儲值的金額門檻調降,若有明顯購買或儲值的次數過於大量,可視為異常戶進行控管;再者,若是購買數量超過一定規模者,可採取記名方式,他舉例,一個正常的使用者若是一次購買500萬的電子禮券,不太合理,但若是公司尾牙的需要,那就合理,這時候就開放透過記名方式去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