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在超過50種疾病關聯性研究中,也顯示出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一種與人類共生的次世代益生菌)能維持人類腸道生態平衡,這些益處包括抗肥胖、抗第二型糖尿病、抗發炎性腸道疾病及抗老化等效果。
雷文虎克研發團隊由公司創辦人兼台大化學系教授徐丞志領導,協同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團隊共同投入研究腸道益生菌代謝物,解析出腸道菌保健的2個關鍵因素,一是腸道菌能否順利在腸道 「住下來」,二是腸道菌是否產生活性代謝物讓腸道「動起來」。
究竟AKK菌對人體健康還有哪些幫助?目前台灣法規有何限制?每個人都適用嗎?
研究:腸道共生菌對調控免疫、代謝、癌症、老化等相關疾病具關鍵作用
徐丞志先指出,團隊透過高解析質譜儀分析,找到關鍵菌種在腸道內產生的活性分子,再以膳食補充荔枝多酚和特殊胺基酸產生有益代謝物。
「為什麼這個菌有用?就是它有一個關鍵成分MTA,它是一個胺基酸下游的代謝產物。我們的paper算是第一個發現到為什麼腸道菌可以減肥,因為找到其有效成分,未來也能成為菌株改良和製成上重要的參考依據。」
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腸道菌期刊《Gut Microbes》發表,徐丞志表示,研究顯示在動物模型內,體重和內臟脂肪都有顯著下降,代謝性疾病指標也獲得明顯改善。
徐丞志也強調,研究指出腸道共生菌對調控免疫、代謝、癌症、老化和腸腦軸等相關疾病具有關鍵作用,並以自身的減重成果說明腸道菌群的具體成效。「在前導的人體試驗中,經過6週的治療介入,在體重與體脂率都有顯著下降,質譜分析的代謝性疾病指標也有普遍性的改善。」
為何AKK菌在台還無法上市?
徐丞志提到,目前是從台灣健康人群中篩選出110株「純本土」的AKK菌,並挑選出具備體重和血糖控制效果的「菌王」,現已建立全球最大「AKK菌」菌種資源庫,顯示巨大發展潛力。
但他表示,食藥署法規目前比較保守,台灣過去僅針對「糞便微菌移植」開設特管辦法,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所以針對傳統益生菌以外、不在正面表述、沒有食用紀錄的菌株,不能販售,但美國可以。」
目前團隊也積極在取得台灣本土的試驗數據,包含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
徐丞志:期待政府大力支持次世代腸道益生菌產業
談到創業心路歷程,徐丞志坦言創業跟學術很不一樣,「創業首先要看的還是市場面,從加入台大後那時候是陳良基當副校長,他一直主推研發成果要能應用落地,所以這對我來講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我自己在Stanford一年發現美國很鼓勵這塊,好的研發成果一定要找到能應用的場域。」
他提到這幾年諾貝爾得主像是量子點、生物正交等,都是先有具體的產業落地後才得獎,「如果自己不跳下來試試看都是紙上談兵,這是我一開始的初衷。」
至於會選擇AKK菌,徐丞志表示,「是因為大家發現比較瘦的人體內的AKK菌特別多,創業不能選太新的東西,機制也相對清楚,且國外法規也陸續開放,所以選擇AKK菌。我回台灣後就一直跟吳明賢院長合作,因此要商品化就想先從這個地方切入。」
他也強調,期待之後政府能大力支持次世代腸道益生菌產業,讓台灣生技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