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43歲泰籍女「熱中暑」呼吸衰竭險喪命...醫:4症狀疑中暑應依5步驟協助急救

醫療保健

全台各地近日持續高溫,導致中暑和熱傷害意外頻傳,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截至24日總計已有460人次熱傷害就診,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之熱影響、熱及光之影響。

1名43歲泰籍女性22日中午在南彰化登山健行途中,沒有遮蔽物及撐傘,突昏迷轉送彰化基督教醫院搶救,體溫高達40.9度、心跳14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壓145/78mmHg,雙手僵直抽搐、急性呼吸衰竭,昏迷指數3,醫師診斷為「熱中暑」,火速用冰毯機降溫、放置氣管內管才恢復意識,但仍有生命危險,轉到加護病房觀察中,彰基指出這可能是全台首起熱中暑個案。

另一位患者70幾歲阿伯,騎腳踏車資源回收,曝曬太陽後倒地,體溫39度,到急診抽血檢查及點滴輸液,降體溫後病人症狀改善出院返家。彰基醫學中心急診部部長林晏任指出,以上2位都屬於熱中暑患者,而彰基本周已收治15位熱衰竭個案。

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年平均氣溫與過去1世紀(1911-2020年)相比,溫度上升約1.6℃;在四季分布上,21世紀初(自2001年起)夏季的天數已增加至約120-150天。

究竟「熱中暑」該怎麼辦?又該如何預防?

3招預防熱傷害

俚語說:「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代表過了端午,天氣逐漸炎熱,冬衣棉被才可收藏起來,而緊接著夏至到來,氣溫更是明顯上升。而每年7、8月正值學童暑假時間,也是兒童活動與家庭旅遊的旺季,環境溫度越來越高,可說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其中幼兒族群因生理功能與自理能力的關係,無法適時的補充水分與休息擦汗;較大的孩童則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忽略環境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造成熱傷害的症狀。

在暑假來臨前,衛福部國健署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等單位共同提醒家長與學童,不論室內與室外遊玩,都要注意預防熱傷害,減少熱急症的發生,開心健康放暑假。

中央氣象署自107年起發布「高溫資訊」,提醒社會大眾注意防範熱傷害,並在高溫資訊發布後,同步更新於中央氣象署全球資訊網、「生活氣象」APP及Facebook「報天氣」粉絲專頁等處揭露,另外,氣象預報員也會透過新聞傳播媒體加強播報、提醒民眾及相關政府單位留意,高溫氣候對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的影響。

國健署提醒,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以及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學習自我防護,遠離熱傷害威脅。3招預防熱傷害:

1. 保持「涼」爽:在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嬰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於室內時,空間保持涼爽通風,外出時,嬰幼兒儘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風扇、遮陽帽、抗UV衣服或外套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

2. 「補」充水分: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

3. 隨時留「心」:外出時留意氣象資訊,避免在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外出,另外若搭車或開車,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尤其以搭乘娃娃車至托嬰所之嬰幼兒,隨車老師及司機,下車時務必確實清點人數,到班時,若老師發現嬰幼兒缺席,須馬上聯絡家長確認是否有隨車到校。活動遊玩多注意孩童身體狀況,若出現身體不適請立即休息,必要時需送醫診治。

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應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圖片來源/photoAC)

若遇旁人4症狀疑似中暑,應依5步驟協助急救

至於若旁人發生熱傷害,該如何協助急救?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應依衛福部提供5步驟熱傷害急救:

1. 蔭涼通風:當孩童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

2. 鬆脫衣物:移除孩童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讓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現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

3. 泡水或灑水散熱: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孩童的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4. 補充涼水:孩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以給予飲水。

5. 儘速送醫: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等症狀,或超出可以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撥打119,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北市衛生局也強調,若發現周邊的人出現體溫高於40℃、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等疑似中暑症狀,尤其6大高危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疑似出現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熱傷害症狀時, 應依急救5步驟「陰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緊急送醫,將熱傷害程度降到最小。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