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是每一家公司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短則半小時,長則數小時,如果負責會議筆記的人不懂技巧,會為此加班到很晚,甚至還要不斷返工整理。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會議筆記做不好—發言人說話太快,很多重點都沒有記下來,過了幾天就想不起要記錄什麼……。
乍聽上去是個枯燥的工作,但相當重要。它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團隊資訊的同步情況。針對重要會議,組織者一般會邀請自己信任的人來做會議筆記。
一、職場人士的必備技能
❶ 會議是學習提升的機會
一場會議,既是一個團隊目標的傳遞,也是一次個人學習的機會。對於初入職場的新人來說,做好會議記錄尤為重要,一份好的筆記,能讓你更深刻理解工作安排,把握公司動向。
你可以在會議前或會議中設想決議事項,將設想內容寫下來,再與會議結果對照,看看自己考慮了哪些事情,與主管做法的差距在哪裡,培養自身的思考力和觀察力。
同時,你可以向會議組織者學習引導、計畫、協調等的工作方法,或者對比與組織者在目標關注、總結規劃、工作思路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找到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
❷ 擅長做會議筆記更易嶄露頭角
在我進入職場的第一年,有一次參加跨部門協調會議,當時被安排記錄會議筆記。事後,審閱筆記的負責人特地找我說:「你記錄的很好,文采和邏輯都不錯,總經理很滿意。」如果你擅長並認真對待會議筆記,內容寫得條理清晰、重點明確,你將讓主管更看重你的能力。
當記錄的筆記在公司內部傳閱時,對於個人而言也是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
二、會議筆記要避免三個雷區
❶ 會前沒有準備
開會時就帶了一個筆記本、一支筆,至於為何要開會、議程是什麼、準備商討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自己需要做哪方面的工作,需要提前準備的資料有哪些,一概不知道
❷ 毫無章法的記錄
很多人做會議筆記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知道記什麼、抓不住重點、什麼都想記卻又記不全,堆積多餘的資訊。做筆記時,別人說過的話不加思考,全部一字不漏地記下來。
❸ 會後沒有思考和行動,流於形式
做完後就將其扔在一邊,記錄的辛苦就白費了。做筆記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導行動,避免流於形式,要有相應的行動,才是會議筆記的價值所在。
會議筆記給主管看是一回事,重要的是會後指導工作,幫助自己成長。每一次認真地執行會議要求,都能為自己的能力加分。反之,每一次落後一點,時間久了,不僅能力無法提升,還落得有頭沒尾、做事不靠譜的印象。
三、什麼是有用的會議筆記
要弄清楚什麼是有用的會議筆記:目的明確、內容精練、清晰明瞭。
❶ 明確會議筆記的目的
一般來說,會議筆記有兩個目的:
個人使用:記錄要點和個人思考,方便會後行動;
公司使用:會議紀要,方便會後公司傳閱和備案查詢;另種是行動指南,用於指導後續工作的開展。
目的不同,記錄的內容和方法也不太一樣。比如,會議紀要的目的是方便會後傳閱,資訊要相對全面。行動指南的目的是指導後續的工作,不需面面俱到,只要記下對工作有幫助的重點資訊即可,特別是會議產出的成果和後續行動。
❷ 會議內容要高度精練
不能是一字不漏地記錄會議內容,這樣會有大量的無用資訊。要學會分辨有價值的資訊,對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將要點提煉成簡潔的文字。
❸ 清晰明瞭,不參加會議的人也能看明白
會議筆記的清楚與否,有個很好的檢驗方法—你把筆記交給沒有參加會議的同事,如果他看完後能大致了解會議說了什麼,而且還能按會議的指示去行動,說明你的筆記很成功。
另外,如果你負責公司的會議紀要,還要確保與會人員確認無誤且達成共識。
四、如何高效做會議筆記
會前做好準備,並掌握針對個人或公司的筆記技巧將能更高效地完成會議筆記。
❶ 會前做足準備
在開會前,會議組織者一般會利用電話或郵件通知與會人員並告知—時間、地點、人員、議題及研究事項、是否需要準備發言資料等。我們能根據收到的資訊做預先的準備和思考。
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或主持人,想透過會議取得成果,要注意兩點:
1.提前讓與會人員了解會議安排,準備發言資料和確定發言時間。如果大家在會議開始時才知道要討論的內容,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得出不著邊際的結論。
2.做好會議記錄,以便傳達要事,並讓相關人員做好後續工作。會議時間長或參與人員較多時,一定要制訂好流程,安排好主持人和會議記錄員。
❷ 掌握做會議筆記的技巧
1. 針對公司的會議筆記分為兩種:會議紀要和行動指南。
第一種,會議紀要(詳細的會議筆記)—方便會後內部查閱,包含以下七個部分:
A.列出會議基本資訊。包括主題、時間、地點,參與對象(主持人、與會人員、缺席人員、會議記錄員)。
B.重要人物的發言、建議和結論。在會議筆記中,提煉關鍵內容(核心觀點、資料)很重要,與會人員難免會說幾句偏離主題的討論,做筆記應進行過濾,記錄內容要貼近議題,切忌寫成流水帳。
C.會議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會議的目標,以及召開本次會議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例如,月度例會,解決的問題是跨部門協作,來共同進行新產品的發布。
D.會議決議、結論。對於會議中已達成一致的內容,或者明確的分工協作,要在會議紀要中列明。
E.計畫責任人、相關時間點。會議傳達的要點往往是下一階段的工作方向,除了記錄會議精神、指導方針等,還應記錄實行的具體安排,以便能形成工作計畫。記錄包括確定的分工、責任人、推進時間、回饋時間、截止時間,便於會後進度跟進。
F.尚未解決或者需要跟進的事項。對於會議上尚未解決的問題、暫時沒有結論的事項、需要後續跟進的任務,一定要清晰列明,以便推動之後的行動。
G.對關鍵內容進行重點標注。會議紀要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字,可以用紅字或者加黑加粗標出。在排版時,注意閱讀體驗,大標題要加粗,其他標題要清晰排列。有時間節點的跟進事項,要做出特別標識,或者用表格的形式列出。
如果會議記錄的資訊較多,現場可以用電腦記錄要點,同時配合錄音筆或者「訊飛語記」錄音,事後將錄音轉換為文字,輔助現場記錄進行整理。
如果是採用線上傳閱的形式,除了整理在Word文件上,也能選用騰訊文檔、石墨文檔、印象筆記等線上協作軟體。
第二種,行動指南(一頁紙會議筆記)—借鑒日本豐田公司的一頁紙工作法,一目了然地整理會議的關鍵內容,記下對工作有助益的重點資訊,主要包含以下四個部分(見下圖4-13):
A.列出會議基本資訊:基本資訊包括會議日期、主題、地點、參會人員。
B.總結本次會議結論/成果:用三點總結會議的結論,即產生什麼樣的成果。
C.未解決問題:本場會議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安排什麼時間繼續討論。
D.會後行動:會後的行動安排及相關人員。
行動指南的特點在於簡明扼要,以上A〜D個部分,用三點進行總結。
無論是詳細的會議紀要,還是一頁紙的行動指南,在會議快結束時,都要確認結論。一方面,確保你的理解和筆記是準確的;另一方面,確保所有與會人員的理解是一致的,避免誤差。這一步驟雖然簡單,但很多人時常會忘記,導致會後理解和行動上出現偏差,降低了效率。
2.個人使用的會議筆記。
第三章曾提到,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發的「康乃爾筆記本」、麥肯錫公司自創的「麥肯錫筆記本」,以及埃森哲管理諮詢公司使用的「重點表單」。
三者都有一個通用的框架—黃金三分法,即將筆記分割為三部分,以「要點→思考→行動」順序記筆記。個人使用的會議筆記可以沿用這個框架進行記錄(見下圖4-14)。
A. 頂部:拿出一張紙,在最頂部作為標題區域。左邊記錄會議主題,右邊記錄會議得出的結論。
B. 三分區域的左邊:若能一邊捨棄無用的資訊,一邊對會議要點進行整理記錄,思路就會變得清晰,更能快速得出所需結論。思考—這個資訊需要記錄嗎,此資訊可以用在什處,就能逐漸養成快速判斷資訊的能力。
C. 三分區域的中部:記錄會議帶給你的啟發和思考、不明白的地方,這些都能擴充自己的知識邊界。比如,即使你不是會議的組織者,也不妨礙你透過會議筆記來梳理思路。
當能熟練掌握會議筆記的整理方式時,也就意味著每次進入會議室,你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整體的概要,你將了解這一次會議,如何引導大家討論方案,協調各方達成一致;每個方案中的流程和角色,什麼時候能夠完成或推動工作進展。
那些沒能在會議上解決的問題,可以記錄其無法解決的原因,後期由誰跟進,以便為事後推進提供幫助。
D. 三分區域的右邊:寫下會後要開展的活動,比如協商內容大綱和訓練營的安排(產品部××負責,××日前完成)、選擇培訓地點(市場部××協助,××日前提供篩選後的場所名單)。經由羅列事項清單,整理出行動要點。無法一個人完成的工作,在旁邊注明配合的同事和時間節點。
會議筆記不只是記錄預定和未定事項,如果能把觀察學習的資訊與方法一併統整,每次開會都將有些額外收穫。當你能對會議的流程和目的有所把握,就能在後續更有節奏地開展工作,上司也將更信任你,讓你承擔更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