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立院審前瞻一團亂 食藥署悄悄預告恢復日荷瑞牛肉進口

牛肉進口

台灣有94%的牛肉是由國外進口,其中美國、澳洲與紐西蘭供應又占了其中的9成,這次在國會審議前瞻計畫的時刻,食藥署在17日也預告將開放荷蘭、瑞典與日本牛肉進口,而近日美國爆發狂牛症案例後,衛福部也決議維持現狀。台灣開放牛肉進口,除了涉及食安問題之外,也經常涉及兩國之間貿易與政治關係,尤其美國、日本與台灣互動密切,也令朝野關注。

曾因狂牛病被禁,睽違14年日荷瑞牛肉將恢復進口

去年7月的颱風夜,食藥署宣布,經過跨部會討論與專家的風險評估後,開始恢復加拿大進口報驗;17日在行政院、立法院都關注前瞻特別預算審查時,食藥署又悄悄預告將開放荷蘭、瑞典與日本牛肉進口,這三個國家的牛肉是自2003年狂牛症事件之後,相隔14年再度叩關台灣。最近兩次開放進口牛肉,都在敏感時刻,國民黨與親民黨團都批評,每次開放牛肉進口總是偷偷摸摸。

食藥署表示,這次開放三國家牛肉進口,條件與美、加牛肉進口一樣,要求牛肉產品必須來自於30個月以下之健康牛隻、屠宰時去除特定風險物質、由合格工廠生產並由駐場獸醫官監管、且每批產品都檢附官方獸醫簽發之證明文件等規範。

三國牛肉進口中,最引起關注的是日本牛肉進口,有許多餐飲業者引頸期盼的高檔日本和牛,但也包括日本國產牛,因日本國產牛在品質與價位上都與台灣本土牛相似,將可能與在台灣牛肉市場只佔6%的台灣本土牛瓜分市場。

親民黨籍立委陳怡潔表示,希望政府這次開放三國牛肉進口的動作不要是為日本國產牛解套,更不要「助日欺台」,否則又將引起國內本土牛業者的反彈與激烈抗爭。

陳怡潔質疑,因為日本國產牛不管是在目標消費者、價位區間及市場定位上,幾乎與國內品牌重疊,台灣國產牛肉肉源不足在競爭力上較弱,因此面對日本國產牛的進口壓境,台灣本土國產牛業者要如何增加競爭力、能不能產業升級,成為重要的問題。針對這個疑問,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僅表示會做好品牌與產業區隔,讓陳怡潔暴怒,「你是在供三小!」

掩護和牛又放水美牛?

短短一週時間,台灣或許是中了「牛瘟」,先是牛肉進口引發爭議,19日美國又爆發一起狂牛症案例,而台灣朝野政黨經常在美牛進口問題上爭執不休,先是日牛,接著是否暫停美牛進口又成為另一波口水戰。為此,衛福部長陳時中又在21日出面說明,美牛進口維持不變,食藥署與農委會也將組團於24日赴美查核。

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彥秀質疑,政府推動食安五環卻不斷開放後門,前年加拿大發現狂牛症病例後,牛肉一度遭禁止進口,禁加拿大而不禁美國,李彥秀認為政府每次碰到美日,態度就大轉彎,不應拿台灣國人健康作為美日外交籌碼。陳時中對此表示,加拿大的牛隻感染情節較嚴重,所以才暫時禁止進口。

陳時中同時也解釋,經過清查,目前台灣有進口美牛的64家屠宰場,並沒有從發生狂牛症的阿拉巴馬州進口的牛隻;其次,這次發病的牛隻是11歲老牛,台灣對於美、加兩國僅進口30個月內的小牛,因此狂牛症牛並沒有進入屠宰鏈。

進口牛肉是政治問題或食安問題?

面對牛肉進口問題,食藥署一直以OIE作為背書。OIE是什麼?OIE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簡稱,而台灣也是OIE會員國,所以所有進口牛肉規定都依照OIE評比為主,在這次美牛爭議中,食藥署就表示,「美國現為OIE評定為狂牛症風險可忽略國家,目前並未因此案例遭OIE降等,所以對於美國牛肉及牛肉製品之進口管理措施仍維持現行作業。」

過去,開放美、加牛肉進口時,食藥署也表示,台灣作為OIE會員,應盡會員義務,遵守國際規範,並指出目前鄰近我國的OIE會員(如日本、韓國、香港等)均依照OIE規範,允許美國30月齡以下之牛肉及牛肉產品(包括非內臟牛雜及內臟)進口。

國際貿易頻繁,食藥署也認為各貿易夥伴國會觀察注意我國執行的措施,是否符合國際規範、是否可能造成貿易障礙。牛肉進口問題不僅是國內牛肉產業與食安問題,更涉及台灣的國際貿易與國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