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中的不定時炸彈...「動脈瘤」治療有何

醫療技術

42歲阿文因工作時,突發爆炸性頭痛陷入昏迷送至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大腦動脈瘤破裂導致大量蜘蛛網膜和腦實質出血。因情況危急馬上進行緊急開顱減壓清除血塊和動脈瘤夾除手術,不幸病患仍回天乏術,於2週後因腦幹衰竭而死亡。細查病史發現病患的父親也是大概在40幾歲的時候因腦動脈瘤破裂過世。

動脈瘤的成因我總結認為是先天不良,後天疏忽所造成。早在胚胎時期,上帝在編織血管時也許是打盹,讓血管產生不完美的缺陷,抑或先天基因缺陷,統稱「結締組織疾病」。一旦後天沒有好好照顧血管的健康,比如高血壓、膽固醇囤積,最終引發血管壁上凸起像吹氣球般的動脈瘤。

腦動脈瘤治療最好的方式也是最難的地方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般人頭痛,做電腦斷層是無法看到動脈瘤的,至少要做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相對便宜)或不需打顯影劑的核磁共振(比較貴),才有機會看出動脈瘤,診斷率達80%-90%;太小的動脈瘤可能需要數位減像血管造影檢查(簡稱DSA,我自稱「腦導管」),診斷率達99%。

只要動脈瘤還沒破,都有機會用超微創(大小0.5公分或更小)的傷口做血管內栓塞手術治療,跟民眾熟知的心導管治療沒兩樣。在動脈瘤治療上,近幾年出現了新寵兒,那就是血流導向裝置。血流導向裝置為密網結構,由微細鉑鎢合金及鈷鉻合金金屬絲編織而成。經由血管內手術治療的微導管遞送到動脈瘤的位置,跨越動脈瘤口兩端,使其覆蓋動脈瘤以達到血流導向效果,減低血流流入動脈瘤。3個月至半年左右,血管內皮細胞逐漸攀附血流導向裝置,完成內皮化作用,達到動脈瘤完全閉塞效果。相較傳統的線圈栓塞治療,較不會有復發和動脈瘤破裂的風險,且手術隔天可出院。

總結:民眾如果有動脈瘤家族史、結締組織疾病或三高的病史,建議40歲以後可以安排大腦核磁共振檢查,因為動脈瘤破裂所產生的後遺症很可怕,但動脈瘤卻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癒的疾病。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神經外科  林志達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92期《新光醫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