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規劃健保藥品改革方案,傳出將對國內藥廠釋出三大政策利多。
自去年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上任後,曾多次提出健保藥品改革方案,盼能改善國內缺藥問題,並兼顧本土製藥產業發展;直至今年7月上旬,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提出最新版本改革方案後,傳出衛福部近期可能預告,爭取明年初正式上路。
石崇良過去提出健保藥品改革四大方向,包括1、藥價調整檢討(含DET)加速逾專利期藥價調整。2、指示用藥給付政策,指示用藥合理給付。3、加速收載健保新藥。4、鼓勵國產學名藥發展,調整學名藥核價方式,推廣使用國產學名藥。
他提到新藥、癌藥、罕藥費用占率逐年提高,健保為保障病人用藥權益,對新醫療科技持續增加挹注,約新增10%以上,111年總額預算8,478億元,藥品申報費用約2,316億元,其中癌藥約402億元(17.4%)、新藥約303億元(13.1%)、罕藥約78億元(3.4%);面對罕病藥費部分,會持續增編專款預算。
面對健保藥品改革方案,專家怎麼看?
學國外鼓勵多用學名藥?藥師:畫虎不成反為犬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接受《信傳媒》電訪時直言,想學國外鼓勵多用學名藥其實是「畫虎不成反為犬」!
她解釋,「因為台灣健保制度是共產制度,藥師公會黃金舜理事長說開學名藥會省健保費,這是什麼邏輯?難道忘了台灣的健保給付是三同(同成分、同含量/劑量、同劑型)嗎?開原廠跟開學名藥的給付是一樣的。」
沈采穎也提到,醫師說會造成醫師對民眾用藥說明上的困難,「但用藥指導原本就是藥師的職責,因為醫生都記商品名,像連柯P和張上淳講乙醯胺酚都講普拿疼,所以是醫生不方便不是民眾不方便,民眾反而有自由選擇廠牌的權利,這部分剛好可以給民眾做用藥教育。」
沈采穎認為整體來說健保藥品改革對民眾是好的,民眾有可以自由選擇廠牌的權利,她舉例,曾碰到一名青光眼患者,因換廠牌造成眼睛紅不適應,醫院處方也沒辦法釋出,「後來我只好建議他換醫院,換醫院才有辦法用到以前用的藥。
「所以這部分民眾可以選擇適合他疾病的用藥反而是好的,其實醫院也常常在換藥,民眾這樣反而可以選擇他要的廠牌。」沈采穎指出。
新藥最快上市可提高10%給付...藥師提2疑點
沈采穎進一步指出,在國外反而會開學名藥,因為這樣能幫健保省錢,「台灣現在這個措施其實是在福利台廠,針對新藥的部分,最先上市可以提高10%的給付,但這很奇怪,健保費不是已經不夠了?其他健保(藥價)一直在砍,這部分卻能提高10%給付。」
石崇良過去受訪時曾表示,覺得應鼓勵台灣很快可以用到好的藥跟新藥,也鼓勵台灣業者去申請全球新藥,擴充台灣首發新藥的定義,特別希望是在台製造,一方面鼓勵台灣業者外銷,一方面也鼓勵其他國家來台申請,讓台灣可以盡早得到新藥的使用。
沈采穎指出,對病人來說,若現有的藥治療療效不好,首發新藥在台製造的確可幫助病人的疾病治療,「在健保低藥價的政策下,對藥廠的營運會有幫助,但給予較好的健保價必需有個標準,否則藥廠會不想製造便宜沒錢賺的藥,反而會讓缺藥雪上加霜;且制度實施,後競爭力較弱的小藥廠將會被淘汰,是否會造成一般藥品缺藥問題更嚴重?政府必需全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