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製造商巨頭英特爾周四(8月1日)晚間公布,計畫今年裁員15%或1.5萬人,從第4季開始停發股息,配合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節省成本與轉虧為盈計畫的方針。
再加上第二季虧損大於市場預期,這些利空消息傳來,英特爾盤後股價崩跌約19%,來到每股23.56美元,稍早收盤時下挫5.5%。若周五開盤後股價跳空殺低至23.56美元,今年來股價跌幅將逼近60%。
名分析師拋三大質疑,怎麼救英特爾?
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發文表示:「真的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認為英特爾第3季數據中心營收將被超微(AMD)超車,他也提出3個疑問,1、以目前的狀況,英特爾要是要賣扶不起的製造部門,不知道如果出價1美元,有沒有公司敢接盤,公司還拉了一堆創投下水;2.、美國政府要怎麼救?是要透過加關稅還是增加補助?3. 董事會何時才會突然覺得找錯人了?
陸行之表示,英特爾第二季數據中心營收維持在30.4億美元,季增1%,年減3%,估計第三季AMD數據中心營收就會首次超過英特爾成為第二名,數據中心營業利潤率也只有9%,低於AMD的26%,更不用說Nvidia的65-70%了。
英特爾晶圓代工成本是台積電的三倍
至於第二季晶圓代工營收季減2%,年增4%,虧損擴大到28.3億美元,陸行之分析,也就是每處理/賣一片10000美元晶圓,就要虧掉6550美元,意思就是每片 all in 製造成本為16550美元的概念。對比台積電每處理/賣一片10000美元晶圓,就有賺個4350美元,意思是每片 all in 製造成本為5650美元。
陸行之指出,因為數字實在太難看,英特爾決定要裁15%的人力 ,預期大部分應該是製造部門的人力,資本支出要從250-270億美元,減到200-230億美元。
財務長金斯納(David Zinsner)說明財報欠佳的原因:「因為產品翻新至人工智慧(AI)PC產品,對第2季毛利率造成不利影響,以及非核心事業的費用和產能閒置率都上升,也帶來負面影響」。
英特爾還預計第3季營收在125億美元至135億美元之間,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43億美元;該公司還預計第3季每股虧損24美分,而分析師預計每股獲利3美分。
基辛格坦言,第2季財報令人失望,正採用新的營運模型,以改善營運及資本效率。
為了降低成本,英特爾表示將在2024年底前裁員15%,擬訂2025年削減100多億美元成本的計劃,該公司強調,要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需要採取裁員和降低資本支出等措施。
英特爾今年將裁員約1.5萬人
此次裁員將影響約1.5萬名員工。截至6月29日,不包括部分子公司,英特爾共有116,500名員工,該公司預計大部分裁員會在2024年底前完成。
「透過實施削減支出的計畫,我們正在採取積極措施來提高利潤,並加強我們的資產負債表。」英特爾的財務長金斯納指出。
AI熱潮推升輝達股價今年來大漲1.26倍,英特爾對AI晶片市場也有企圖心,但是企業大量採購AI晶片建構大數據中心,對非AI的傳統處理器的需求卻是減少,英特爾的核心事業傳統處理器銷售因此受到壓縮。
英特爾的困境對股價造成沉重打擊,到周四收盤為止英特爾股價今年來大跌逾40%,而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同期上揚約15%。
基辛格在周四公佈財報後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表示,成本太高,利潤率太低,在看起來比預期更艱難的下半年,需要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
AI晶片製造成本高昂
他表示,公司內部管理階層過於複雜、盛行官僚作風和效率低下,並指出近年來即使營收下滑,員工人數卻在成長。「裁員、削減成本等決定對我的核心理念提出挑戰,這是我職業生涯中做過最艱難的事情。」他說。
然而,具有人工智慧功能的晶片在部署早期階段的製造成本更高。財務長金斯納在書面聲明中表示,這對英特爾的利潤率造成壓力。分析師預計英特爾本季將再次出現虧損。
為了推動英特爾的轉型,基辛格斥資1000億美元,在美國4個州建廠和擴廠,部分資金來自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
英特爾在俄勒岡、亞利桑那州和俄亥俄州,投資建造新廠。英特爾正在透過引入外部投資人來吸收部分支出,包括愛爾蘭一家工廠的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和亞利桑那州的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
先前,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預期,2024年將是該公司晶片製造業務虧損最嚴重的一年,預計2027年左右達到損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