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坦克》數位化不是萬靈丹 以問題為導向的企業數位化之路

企業經營

數位化浪潮席捲全球,在勞動力短缺與客戶需求快速變化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國自2015年提出「生產力4.0發展方案」,隨後推動「智慧製造」及「智慧製造2.0」等計畫,協助產業邁向數位化,然而,企業不僅面臨諸多挑戰,也存在對數位化的誤解亟待釐清。

數位化的迷思

許多產業響應「工業 4.0」 和「智慧製造」的號召,積極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不過,卻出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由於外界過度強調數位化的重要性,導致許多企業產生錯誤認知,認為數位化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同時,也認為數位化就必須要投入高昂的成本改造或添購設備。

事實上,數位化能否協助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企業對自身需求有清晰認識,了解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哪裡,並考量所採用的數位化工具或設備是否成熟,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

許多企業在推行數位化時,缺乏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只是盲目追逐潮流,導致數位化淪為形式,甚至數位化非但無法產生效益,竟成為沉重的負擔,也造成部分企業對數位化的投資效益抱持懷疑態度,擔心投入大量資金後,無法獲得預期的回報。

事實上,以為數位化就是必須要投入高昂成本的迷思,也以為這樣的數位化才能解決問題,讓許多中小企業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挫折,特別是若要進行大規模的數位化投資,在資源、技術和人才方面還面臨著許多限制。

翻轉思維:以解決問題為核心

面對上述挑戰,必須翻轉以「數位化為最終目標」的思維,轉而將「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工具視為解決企業問題、提升競爭力的手段。企業應該要從自身需求出發,找出營運過程中存在的痛點,思考如何利用工具和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

從企業經營角度舉凡產品行銷、業務接單、客戶開發、原材料物料採購、產品研發、生產設備、生產流程、到出貨給批發商、零售商、電商銷售,或是出口報關、稅務、出口地的行銷推廣、售後服務、工安預防、人才招募培訓等等,層層環節中,運作上都可能存在許多需要改善之處。過去,重點都放在投資新增數位化、智慧化設備來解決生產流程中的問題,以致於在成本考量下,企業躊躇不前,但是也許應從問題出發,幫助企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這個方法稱不稱得上是「數位」或「智慧」。

舉例來說,有些中小企業的痛點在於產品生產出錯率,由於客戶數量多,加上產品品項複雜,導致容易產生派工單或出貨單等品項、數量,或是出貨對象出錯,如果是既有規格化產品,像是螺絲螺帽,也許是退貨換貨的時間、運輸成本的損失,但是像是規格複雜的產品,例如客製化的系統櫃,板材不對,尺寸不對,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若能夠降低出錯率,就是大大幫助企業改善經營了。

但在花錢導入高昂的數位系統之前,為了避免輸入錯誤,有沒有更便宜省力的方式解決,例如,客戶用通訊軟體傳送手寫訂購單照片時,可善用通訊軟體或AI軟體的文字偵測功能,不用自行擅打,而只需整理成為報價單,來降低誤植的發生,同時,也可以善用AI軟體的表單欄位整理能力,快速的彙整到excel表單中,這當中省去了人工登打可能的出錯,也省下整理時間,員工只需要再度查核數字正確性即可。

用這個詳細的除錯案例,只是想要呈現一件事,就是對中小企業而言,重要的是即使是解決一個小小的痛點,也會是中小企業發展大大的一步,而當企業感受到好處之後,也才有餘力去想為了更長遠的發展,還可以用甚麼其他方式來協助。

理想上,企業在選擇解決問題的工具時,應避免盲目追求數位或智慧的新技術和功能,而應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預算,選擇最適合的解決作法。然而,因為有著資訊的落差,企業很難去評估合適的解決方案。

積極推廣成功案例,並將經驗加以擴散

曾經有些觀點認為,應該要去整體衡量一家企業的整體數位化程度再來給予協助,但事實上,企業要的是解決營運當中各別發生的問題,而不是沒有目的的全面數位化。

在協助企業釐清自身需要的過程中,政府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政府應該蒐集不同克服問題的成功個案,並且積極將其經驗加以擴散,讓企業從中發想可以如何善用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些成功的問題解決案例應依產業、企業規模、產品類型、客戶型態、商業模式、生產模式等,以及對其在運作各階段過程中所採用因應策略,進行分類加以呈現,案例中所提供的多樣問題解決方式,可附加用了哪些方法、用了哪些工具、找哪些合作夥伴,以及找到哪些政府資源來協助等等的具體資訊,讓企業思考自身可以如何參酌案例,並且從中受益。

就產業發展的觀點,政府除了現有的數位轉型輔導補助應該持續進行之外,另外,針對中小企業,也可從協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積極推廣成功案例,強化企業的競爭力。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