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懷疑罹患乳癌前,就已先查詢相關知識,自以為已做好了功課,但多數患者在聆聽醫師講述診斷與建議醫療措施時,就算頭腦沒有因為震驚與害怕而一片空白,在冷靜狀態下要立即聽懂醫師全部建議,也實在不容易。
主要原因是,現今乳癌治療組合運用多元,對癌友來說,醫療選擇比以往更複雜。如何學習做個冷靜的聰明病人?記住4個重點,對日後的醫療決策大有幫助。
重點1:聽懂或記下醫師的解釋
建議聽報告時找親朋好友陪同,在醫師解釋病情及說明治療建議時,幫忙記下重點或者在醫師同意下進行錄音。包括乳癌分期、分型(如荷爾蒙接受體和HER2是陰性還是陽性等),或請個管師協助說明。
重點2:問2個關鍵問題
1.以我目前的狀態,國際的治療準則建議?
2.以醫師的臨床的實務,怎麼建議?
只要遵循國際的準則,不違背臨床實務的情況下,基本上醫師都會依病人狀況做出最佳的治療規劃。
重點3:可尋求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求證治療建議
必要時,可把相關檢查資料準備齊全,去徵詢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
重點4:要理智,不要陷入「最新就是最好的治療」迷思
醫學是個實證科學,必須經過嚴謹的大型臨床試驗追蹤病友成效才能推到臨床實務應用。例如,有一個很有名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剛推出的時候,臨床試驗發現對晚期乳癌等有很好的療效,提升了無病存活率,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04年加速對此藥的核准進度;於2008年核准用在治療轉移性乳癌;不過,來臨床試驗實驗結果顯示,接受Avastin的病人,與標準化療的病人相比較,存活時間相似;對轉移性乳癌的效益不顯著,甚至有副作用,才讓當局不再核准此藥。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記住這4個重點,就能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治療。
罹癌後,滿懷疑惑要問誰?
個管師的角色,就是從確診到治療過程中,提供病人與家屬在治療旅程中提供醫療上大小事的協助。
癌友在不同治療階段可能會轉到不同科別的門診,例如初診及需要開刀時看乳房外科;如果需要重建就需在手術前照會整形外科,做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等必要時會轉到血液腫瘤科;需要放射治療時會到放射腫瘤科。
但個管師一直都在,而且是從癌友確診那一天就開始陪伴。也因為個管師是癌友最熟悉的面孔,更能接觸到癌友們最柔軟的內心。專屬個管師是病人確診罹癌後,除醫師外,在漫長治療旅程中,日常生活遇到大小事最需要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