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炎熱,溫度屢創新高,民眾已經意識到氣候變遷帶來衝擊,全面電動化的「淨零運輸」訴求,已是全球共識,2015年至今,電動車車普及上路快要10年了,民眾接受度越來越高,但離政府2040年所有新售機車皆為能源車還有一點落差。
推動電動機車普及,對政府、業者、消費者而言是一種三贏的經濟學。
第一,政府可以達到淨零碳排政策目標,增進國民健康。對業者來說,在政府補助下,新能源交通工具產業可站穩腳步,搶得先機。對消費者而言,不僅可以減少自身碳排,又能提高運輸效率,一舉數得。
消費者體驗越佳,電動機車的成長率才能提高
然而電動機車要能夠增加市占率、提高普及率,消費者的體驗成為關鍵。本身是電動機車愛好者、陽明交通大學機械所研究生李泳達說,電動機車長期碳排放量、節能仍優於燃油機車,尤其機車有長時間都在怠速狀態,因此很適合台灣環境。
「怠速的時候不會震動,沒有引擎,所以不用擔心後座乘客的腳被燙到。」他說,「我會想買電動機車當然是因為政府補助。」但萬一未來電動機車補助不再,「那推出車主入手前幾年的電費補貼,或者如前面30次換電不用錢,也可以刺激民眾換電動機車。」
目前如果是汰換10年老舊機車,換成電動車,尤其是重型的電動機車,中央單位就有工業局、環境部合計9800元補貼,若在台北市,北市環保局還補貼19000元,為各縣市最高者,如果汰換2行程機車,北市環保局補助更高達22000元,整體補助達31000元,其餘各縣市有公告不同補助標準。
如果是新購電動車,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經工字第11351002710號修正「經濟部提升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中,到115年底為止,重型、普通輕型1級以上有7000元補助,其他的是5100元,若用國產電池芯,還有3000元補助。
政府補助購車,是燃油車換電動車的重要誘因
「那時候換電動機車,也是因為補助很多。」一家中小型軟體廠商的陳老闆騎電動機車,年過50歲的他對《信傳媒》說,「電動機車比燃油機車好騎、好操控多了,但整台車很重,還有換零件很貴。」
在國外,電動機車多半採用充電,消費者購入機車時連電池一起買,因此也有廠商認為「充電」才是最適合台灣市場的方式。
陳老闆說,「如果採用充電,那我必須住在1、2樓,否則怎麼提那麼重的電池上上下下?」他還擔心說,看到國外有汽車充電、機車充電、連手機充電過程中都發生自燃火災,因此對於充電,心裡有點怕怕的。
「我自己會比較擔心插著充電遇到自燃的問題,如果我出門,電池在家裡充電,萬一燒起來還波及其他人怎麼辦?」不過李同學說,「幸虧機車的電池比汽車小很多,真的燒起來應該還來得及控制,用鋰電池防燒袋。」
別再糾結充電還是換電,充換合一的電動機車已上市
即便有換電與充電兩大不同系統的討論,其實國內機車大廠光陽,已經在今年5月領先全球,推出既可以充電、也可以換電池的電動機車S Techno,消費者可以不用再猶豫不決了。
光陽董事長柯勝峯表示,在「可充可換、充換合一」的電動機車新時代,充電可以讓電動機車的里程數,延伸到電池交換站無法到達的地點,擴大了電動機車的巡航邊界,更重要的意義是,未來台廠到國際上找合作,可以滿足各種市場的需求。
「我國對於電動車輛的政策目標聚焦在新售出的車輛比率,舊有的燃油車民眾可以繼續駕駛,但政府希望每年新車銷售裡面,電動汽車、機車的比重提高。」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科長許仲豪說,「我們的目標是2040年新售車輛100%為電動汽機車。」
電動車經濟學不限於台灣,各國政府,尤其是機車市場龐大的東南亞國家,對於電動機車的政策,可以視為該國在ESG政策的國際競爭力,印尼、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的政府均提供購買電動機車的誘因或補貼,各國也逐漸訂出電動機車占新車銷售比重時間表。
政府應該挹注研發,並獎勵地方政府一起推動
其實,加速電動機車普及率,除了從消費者、騎士著手,從供應鏈端補助,也能帶來極大的效應,例如經濟部對機車行推出「低碳補助」,車行只要參加經濟部主辦機車行升級轉型輔導-機車維修訓練課程完訓並取得證書,便可申請補助,購買電動機車試乘車最高補助6萬元,購買維修工具最高5萬元,合計最高11萬元。
台灣政府若要加速進入100%新車為電動機車,前國發會副主委、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長邱俊榮表提出6項建議。
第一,鼓勵地方政府制定比國發會2040年市售比100%更提早達標的時程。第二、在地施政:以在地需求作為施政依據,提升民眾對電動機車接受度。第三、制定多元補助方案,刺激汰舊換新及新購電動機車誘因。第四、挹注研發:政府挹注科技資源,投入電動機車研發及周邊產業發展。
第五、健全環境:政策協助偏遠地區廣設充換電站,健全電動機車友善使用環境。最後一點,政策獎勵企業選用電動運具作為其推動ESG之方案(類似環境部推出的增量抵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