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明專利爆發首破7成 半導體業稱霸 超過6成申請來自外國

智慧財產

專利制度的核心目的為激勵技術創新,透過保護發明人的智力成果,使其享有一定時期的專有權,從而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不但有助於推動技術進步與普及,同時,專利制度確保技術在公開後可以被合法、安全地應用,從而促進整體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提升,實現經濟的長遠發展。 

根據經濟部統計,經過2022年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活動降溫,專利申請案件降至7.2萬件,呈現年減趨勢,到了去(2023)年小增0.8%、今年前7月續微增0.2%。去年我國發明專利不但首破7成,其中又以「半導體」領域居首位,製造業佔據前3位置,可見台灣製造業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高科技產業中的領導地位。 

2023年發明專利首破7成,半導體等製造業展現強大競爭力

觀察近年專利新申請案件,2020年受 COVID-19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活動降溫,我國新申請專利案件數降為 7.2 萬件,年減3.2%,之後年增率呈微幅波動,2023 年小增 0.8%, 2024 年 1~7 月續微增 0.2%。 

2022年台灣發明專利申請最多的領域為半導體業,佔比14.5%,其他主要領域包括運算科技(9.0%)與電子機械能源裝置(6.1%),製造業佔據前3位置,其中「半導體」領域較 2020 年上升 3.6 個百分點最多,反映出台灣製造業的競爭優勢。 

改以型態別觀察,以發明占最大宗,2023 年占比首度突破7成,2024年1~7月則略降至 69.4%,新型及設計占比則分別為 20.3%、 10.3%。(圖片來源/經濟部) 

外國申請人佔超過6成,日本、美國企業居前

若就申請人國別觀察,本國人申請前3大技術領域依序為 「半導體」、「運算科技」及「電子機械能源裝置」。至於外國申請人中,日本、 美國、中國大陸及南韓也均以「半導體」為最大宗;不過,日本及美國在「高分子化學」及「藥物」方面表現突出。 

其實往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案的申請人國籍,向來都是以外國人居多,本國與外國人約為4:6,例如今年1~7月,外國申請人占 61.8%,其中以日本占25.0%居首,其次為美國占 13.4%,中國大陸及南韓分別占 6.6%、6.0%,居第三及第四。 

美國與日本的申請人佔外國申請人在台灣發明專利申請的前兩名,可能與美、日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領導者有關,特別是在半導體、運算科技、高分子化學等技術領域,因此他們在全球市場中尋求專利保護,尤其是台灣這樣的高科技製造重鎮。 

例如像英特爾(Intel)、蘋果、Sony、Panasonic等大型科技公司,依賴台灣的製造能力來生產他們的關鍵技術,因此也需要在台灣進行專利申請,以保護自己的技術不被侵犯,並確保知識產權在台灣得到保護。 

運算科技是第二多專利的領域,占比9.0%,其中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以及與人工智能、資料處理等技術,隨著AI和大數據技術進步,該領域的專利可能會持續增長。(圖片來源/經濟部)

科技領域女性參與較低,性別比例依然懸殊

此外,由於發明專利屬技術思想的創作,與人才的專業背景密切相關,且專利大部分創作偏向科技領域,專業知識多以理工背景為主,我國男性受科技類教育者相對較女性多,可能進而影響男女從業人員比例,近年男性占比均逾 8 成;2020 年~2023 年女性自然人約占 11%~13%,約一成左右。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