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全民健保制度即將邁入第30年,但隨著人口結構改變及醫療需求增加,財務壓力不斷升高。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近日出席健保論壇,提出多項健保改革措施,強調需檢討財務結構、調整收入基礎,以確保制度永續發展。
石崇良指出,台灣醫療體系面臨高齡化、慢性病負荷增加、少子化導致人力短缺及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等挑戰,尤其是人口老化與勞動人口減少對健保財務造成嚴重衝擊。健保收入主要來自受薪階級的保費,但隨著勞動人口減少,保費收入逐漸不足,若無調整,未來可能面臨財務危機。
目前健保費率為5.17%,自健保開辦以來僅調整過兩次(分別從4.25%調為4.55%、4.55%調為5.17%)。石崇良表示,隨著醫療需求與支出增長,未來可能需要提高費率,但同時強調應先考慮其他改革,例如擴大財務基礎,增加多元收入來源,以減少對受薪階級的負擔。
他提到,應調整收入結構,讓政府負擔比例擴大,並透過補充保費及其他稅收增加財源,如長照基金採用的房地產合一課稅或遺產稅等模式。
補充保費脫鉤,預計增加收入來源
在補充保費方面,石崇良提出改革方向,包括將補充保費與一般保費脫鉤,未來不再一同調漲,並考慮為高額獎金、兼職收入、股利所得等六大補充保費項目分別訂定費率,以更加符合資本利得與勞動所得的不同性質。
此外,健保署也將評估是否新增其他補充保費項目,以增加財務來源。
明年度健保總額估將創新高,資源配置優先考量偏鄉需求
明年度健保總額尚未確定,但高推估將突破9286億元,比今年增加531億元,實質成長率達6.06%。另包含公務預算支應111億元、癌症新藥及罕病用藥專款增額70億元,使健保整體實質成長率達到8.13%,創下歷年新高。
石崇良指出,為確保資源合理分配,明年將進行支付標準調整,優先考量偏遠地區的醫療需求,避免因總額預算限制而影響偏鄉醫療服務。
面對高齡化社會與醫療需求攀升的雙重挑戰,石崇良強調健保改革的必要性,呼籲各界共同關注健保財務永續,並積極參與討論,確保全民健保的未來發展。(本文初稿為信傳媒使用AI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