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重量級中研院院士提藥方 服務業創新才是台灣下一個機會

新創產業

「雁型理論早就被打破了,我們很快會被其他國家超過,事實上台灣已經被韓國超過了!」中研院院士王平憂心忡忡地說。所謂的雁行理論是日本學者提出的結構轉型理論,一個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是先進國家像是日本,接著是亞洲四小龍,然後才是後起追趕者如中國、東南亞等。

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如金融、零售、醫療是台灣下一個機會產業

曾經創造經濟發展奇蹟的臺灣,近幾十年來卻日趨黯淡。8月7日,兩海外中研院院士、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講座教授士王平,與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謝長泰,特別回台參加一場由台灣經濟學會、政大經濟系、政大台灣研究中心所主辦的「2017科技服務創新論壇」上擔任主講,150個位子全場坐無虛席,明白顯示了學界和業界的擔心和著急。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的技術出口進口比略低於0.3,而這個比率在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是1.8、1.1、3.5和0.4,顯示出台灣的企業進口「技術價值」是出口的3到4倍,多數公司仍陷於採用技術,缺乏有效的創新。

謝長泰維持一貫的論點強調,所謂的產業加值轉型,並不單單只有科技的應用面的提升。他以美國知名餐飲品牌Cheesecake Factory這家歷史悠久的連鎖店為例,標準化作業流程確保了每一份食物的質量,也提高生產力。說明了要成功,管理模式、制度上的革新更是其中關鍵。

「服務創新」是謝長泰給台灣的建議。事實上,為什麼台灣薪資停滯20年?王平也指出,關鍵在於台灣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的進程,轉型速度緩慢,多數就業人口並未從製造業向外移動。嚴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產值較大、就業貢獻度較高的服務業,其附加價值竟然還是往下走的。

王平認為,台灣製造業和服務業整體產值減緩,尤其2000年之後,許多就業貢獻度高的服務業幾乎沒有進一步發展。(資料、圖表來源/王平)

政府選擇產業需要更加小心,好的產業也要能創造多數人收入

對王平來說,一個「好」的產業,除了要有高附加價值,同時還要能創造就業和多數人的收入。因此他認為,現階段來說,台灣要從哪找到能兼具這幾項特點的產業,第一是台灣原本的強項、資通訊產業,所以應好好思考如何加強資通訊產業和其他產業的鏈結;再來就是有高附加價值的零售、金融、智慧醫療等現代服務業。

換句話說,政府目前想要推動的5+2+2創新產業,縱使能提升附加價值,但是不是一個「好」的產業,王平直言他並不贊同。「舉例像是製藥,我們知道製藥業的附加價值很高,但利潤只有少數人賺到,大多數的人所得並未因此增加。」

進一步談到台灣的產業政策,王平非常強調,「政府千萬不要去選產業,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許多政府主導的產業計畫都會失敗,不是資源放錯位置,就是長期扭曲產業動態。政府很容易犯錯,他們需要做的,只有建立健全的法規制度,並且創造誘因,其他的由產業自己進入。」

謝長泰也提醒,台灣並不是沒有資源,必須思考的是資源要怎麼分配。謝長泰過去有個相當知名的研究,發現中國和印度,若單單只是將資本和勞動力進行更有效的配置,即使在技術沒有大幅進步的前提下,企業的產值仍然能夠成長50%。換句話說,影響資源放在哪的選擇性產業政策是必須更加小心的。

其實,由政府主動、積極地領導產業政策一直是我們過去主要的作法,然而對此兩位重量級學者都不認同。王平更指出,在民主制度之下,不應該再存有「大政府」的觀念,不過同時社會也應該多體諒、給予政府鼓勵,「寧可政策髮夾彎,也不要讓他們因為害怕被罵,而硬做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