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缺電! 呆電養成秘笈

能源政策

每次看到台電有「電力調度總舵手」之稱的副總經理籃宏偉,就會想到「海底總動員第2集 ──多莉去哪兒?」,看到他每次都是苦著臉,到處在找電。

4秒鐘記憶歸零的藍黃尾和藍紅尾

「多莉」是一條藍色黃尾巴的魚,她有「短期記憶喪失症」,只能唯持4秒的記憶;這和台電電力調度中心每4秒調度一次有微妙的「雷同」,調度中心的記憶也只有4秒,維持全台灣的電力平衡。

電力傳輸是相當光速在電網中流動,用戶用電的即時,電廠的電流,就以交流電電磁的方式流進用戶的電器設備,不論是多小的一盞LED電燈,或是多大的工廠設備,都即發即用,每4秒1次的調度,只是調度中心主控室螢幕上顯示的「暫態」,而這4秒的暫態是由所有發電機組、用戶以微秒、毫秒的快速供電/發電動作構成的,這是由電腦控制。

從調度中心的責任就是分分秒秒唯持平衡,都要隨時都是歸零的狀態,所以下個4秒永遠是可能電力不夠,或電力太多的情況,油門煞車的微調工作是由超級電腦以微秒進行的,調度人員監督,如有必要時才進行人為干預。

籃宏偉的苦臉成功的把下一個4秒缺電的恐慌行銷給全台灣,勞苦功高,一路高升位高權重的副總,掌握台灣的心跳。

如果你一定要說電力短缺,電力隨時都在歸零,也可以隨時都有短缺的可能,但也有過多的可能,台電強調了短缺,不說過剩,但是每天的用電量起起伏伏,只講升,不講降,這就是台電的「話術」。

台電告訴世界銀行不缺電

可是台電的「藍紅尾們」可能忘了,其實調度是由電腦以毫秒速度進行數學程式運算,而真正調度是更大的電力規劃,這是另一個部門系統規劃處的工作,是以10年為期程的,這對4秒而言,是多少光年外的事啊。因為4秒記憶的恐慌行銷術太成功,所以過去自我有記憶來,電廠永遠不夠,每年都以增加發電機組名義從立法院的預算中調度出興建更多的電廠。因為台電是國營事業,雖然表面上是「自負盈虧」,電廠、購燃料是最快的「致富之道」。

多年來「缺電」謊言,養成台灣的「缺電恐慌症」,蓋電廠比造橋鋪路還快,所以蓋了超多的發電機組,50GW高達500億瓦,這可能是全世界單位面積、每人平均最高的國家,這樣高密度的電源,怎麼會有缺電的問題?

台電雖然聲稱是「自負盈虧」的國營事業,但是蓋電廠的錢卻是100%來自立法院核准的公務預算,台電總能予取予求,一方面施以缺電恐嚇,一方面有每年30億敦親睦鄰基金的誘惑,哪個立委敢擔上「缺電元凶」的罪名,又不要肥滋滋供養莊腳的「睦鄰金」?

更多的電廠,更多的燃料(油、煤、天燃氣、核燃料)隨著蓋越多電廠,囤積越多,即使核電廠即將除役,蔡政府上台後,又大筆一揮買了數十億元的核燃料。別忘了,核四根本不能運轉,也買了滿池的核燃料。

不過台電對外喊缺電,到了外國人來評比時,可就換了一套嘴臉,變成了「電力穩定拿滿分」,這是世界銀行公佈的《二○一七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7)中的成績。真不知道,一個整天缺電,滿口限電的台電,如何拿到「電力穩定滿分」。

在台電爭功諉過的特質中,在沾沾自喜之餘,不小心洩漏了不缺電的「天機」。

然而台電、政府每天喊缺電、限電,只會把國際的投資人嚇跑掉,真不知又是何居心。其實他們是想挾洋人自重,的確每年美僑、歐僑、紐澳商會都配合演出喊台灣電力不足。

莫名其妙的專有名詞天文數字

美僑商會在批評蔡政府勞工「一例一休」政策曾說過,不知道「一例一休」的英文要如何翻譯?這些年台灣創造了許多舉世無雙,沒有人能了解的專有名詞。

但比起一例一休,台電的「名詞創新」更是驚人,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備載容量」、「備用容量」、「備轉容量」、「裝置容量」……?這些名詞不只外界人搞不清楚,和台電內部人員開會時,彼此見解不一。像核二廠內發生雷擊短路,就說是「高溫擠壓」,核一廠的降載運轉,要說成「彈性運轉」;又如全世界在計算電力公司可靠度時用的全年系統停電次數、時間是不論任何情況都算,台電卻自動減去了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停電,讓每年的停電次數少了數百萬次,停電時間總量大幅縮水。

台電推出「需量競價」、「虚擬電廠」、「用戶群代表」這些名詞,台灣人有多少人聽得懂這些是什麼?

台電仗著學校沒有教電力系統的學科,再加上巧立名目,每次發言人出來搖頭晃腦唸了一大堆「缺電!!%@#!$缺電!%%$%@限電!」結果大家只聽懂了缺電、限電這兩個關鍵字,結束。

台灣的電力系統如果用瓦數來表述,都是非常大的數字,像總共台灣發電機組有50GW(G代表10億,500億瓦,或500萬瓩)的發電量,瓦是很小的單位,所以我們用瓩(1000瓦)來當成單位,所以台電常說我們的尖峰用電量是三千六百萬千瓦,或是三萬六千Megawatt’s,其實就是36GW。

大的數量,就有大的計量單位,如果買128G的iPhone,講成一千二百八十萬的iPhone,既繞口又不清楚,消費者也記不得。

因為這些天文數字、專有名詞的量大,絕大多數人對是否缺電的問題,都放棄了思辯能力。

所以當台電說缺電,大家就不設防的接受了缺電的洗腦,無招架之力。

分母、分子的數字遊戲

台灣人如果會加減法,大概就不會相信加起來有50GW的發電能力,發不出最高瞬尖尖峰用電36GW的電力,台電每次宣布缺電,不會說什麼時候,缺多久(因為30多年從沒真的缺電過),要限電會限誰的電(依法規是減少大用電戶用電5%而已,而不是民生用電,更不是政府機關),造成大家的恐慌,以為自己家、辦公室會無預警停電。

台灣人傻傻分不清「缺電」、 「限電」、「停電」,連許多學者專,家也搞不清楚,台灣近30年的停電,絕非限電、缺電造成,全部是地震颱風的天災,和台電管理不當的人禍,突如其來的無預警停電,讓全民草木皆兵,以為是缺電限電,實在是非常可笑。

台電造就缺電假象,從我到監察院陳情彈劾林全的「需量競價」的一張圖表,就可以一目了然台電惡意的創造缺電假象。

這張圖其實告訴大用電戶:你們平時尖峰時盡量用電,把尖峰用電的數字拉高,這樣就可以創造更大的需量競價的獲利空間。

台灣夏天因為民生用電開冷氣,夏天出現年度的尖峰,以及夏天每天中午的尖峰,但是冷氣再大,也不如大工業用電戶的用電量,而台電的「需量競價」計算「實際抑低容量」的公式,把前5天的用電量平均,而每天「競價」只有4小時,這代表在夏天期間,若沒有台電沒有發出「需量」競標的日子,就可以在尖峰4小時盡量用電,拉高用電的「虚量」,這就等於鼓勵大工業用電戶拉高用電尖峰,再用「競價」方式以最高1度電12元買回大工業用電戶的「節省」電力。

所以台電需量競價創造了沒有需量競價日的「虚量」,創造了高電力尖峰,好讓企業用戶把省的電賣回給台電這不是利益輸送,什麼才是利益輸送?

台電造就缺電假象,從一張需量競價圖表便可一目了然。(圖片來源/監察院)

「時間電價」的假象

即使夏季中午出現最高尖峰36GW,但是晚上只有26GW,我問過很多人,大多數人不知道有尖峰離峰的事,頂多知道有夏季電價、非夏季電假,不像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很清楚有離峰、尖峰電價,適時調整作息、用電時間,改到離峰時間使用沒有時間要求的電器。

像台灣即使是夏季尖峰期間,晚上供電還是嚴重過剩,只到裝置容量的一半,更應該鼓勵大家使用離峰電力,平衡尖離峰的用電差異,讓電力機組達到更好的運轉,電力系統也更穩定,但是台電偏偏不這麼做,因為有一個陽謀,和一個陰謀。從以下這張圖就可以告訴大家。

台電的時間電價政策。(圖片來源/台電)

陽謀:

雖然有「住商型時間電價」,但是這也是針對大用戶,如果你家不是晚上常用電,每2個月的電價超過8千,夏季超過1萬,就會「賠本」,因為要有契約容量,也就是每個月一定要用到某個度數以上才行。

一般人家2個月的夏季電費約2、3千元,根本就會賠錢,因為算下來,可能要交超過5千元。所以一般人想在離峰時間,用低價享用過剩的電力吹冷氣,這是不可能的。

哪些人採用「住商型時間電價」?24小時超商和大哥大基地台,他們用量大,白天夜晚都在用,這些財團經營的企業就能享受到低電價,這也符合台電用小老百姓電費,來補貼大財團的電價原則。

陰謀:

上面的圖中那位笑臉Q版的台電董事長朱文成,或許是解答。朱文成過去擔任大同公司設立的大同大學校長,而大同公司從過去到現在和蔣孝勇生前主管的中興電工總是壟斷了台灣的電表,而台灣到今天還使用1百多年前的機械式電表,全世界已經少有國家還在用。

過去大同也承包「智慧電表」的標案,結果問題重重,如今有朱文成入主台電,也算是「現代文成和親有功」。

因為機械電表不能用時間電價,還要有人抄表,更不能實現現代智慧電表、智慧電網的各種用戶自主的節能、電力調度、網路等加值型功能,所以世上幾乎無人生產,台電卻獨厚大同、中興,令人瞠目結舌。而生產智慧電表、電子電表的廠商眾多,如果開放電子、智慧電表,則會有眾多競標者,讓大同、中興難以獨佔自威權時代傳襲下來的禁臠。

智慧電表是智慧電網,將電力有效調度,以及消費者有效用電的必要手段、工具,而台電偏偏不用,因為如果一啟用智慧電表、電網,加上時間電價,消費者自動調整用電方式,每天被台電刻意製造的用電尖峰就消失無踪,缺電謊言不攻自破。

雖然朱文成任內說要推動100萬個智慧電表,但是相對於台灣共有1380萬個電表,這不是很可笑的數字?

台電所有的政策與作為,都是在創造人為的用電尖峰,防止任何消弭尖離峰用電差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大可以「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了解台電這一套「缺電秘笈」,我相信蔡政府也在「缺電秘笈」中找到過去國民黨的「葵花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