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有意提前重新談判《美墨加協定》(USMCA),並試圖以關稅施壓加拿大與墨西哥。這一協定本應於2026年進行法定審查,但川普計劃利用25%的關稅威脅,加速協商進程,特別是在汽車業等領域尋求更多對美國有利的條款。
重新談判目標:汽車規則與貿易平衡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川普的目標之一是改變協定中有關汽車業的規則,以迫使更多汽車廠從加拿大與墨西哥遷回美國。他認為這樣的措施可以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一位汽車行業高管表示,這些政策將給三國間的汽車供應鏈帶來挑戰,但大型製造商正在尋找滿足川普要求的方法。
川普已指派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與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負責《美墨加協定》的重新談判。他同時計劃通過徵收高關稅,向加拿大和墨西哥施壓,要求這兩國在芬太尼走私和非法移民等問題上加強管控。
美墨加協定的歷史與現狀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墨加協定》於川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制定,旨在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該協定涵蓋美國與加拿大及墨西哥間約2兆美元的貿易活動,並因納入更嚴格的勞工與環境標準而獲得兩黨支持。然而,隨著協定的實施,美國商界和政治界對其影響的看法不一,川普則希望利用此機會重新設計協定,進一步為美國爭取優勢。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自協定簽署以來,墨西哥與加拿大已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川普認為,三國貿易關係仍需進一步「對等化」。
關稅威脅與各方回應
川普於就職後宣布,他計劃自2月1日起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並簽署了一份貿易備忘錄,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檢視協定對美國勞工及農民的影響。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川普的盟友、北達科他州參議員凱文·克拉默(Kevin Cramer)表示,《美墨加協定》的重新談判幾乎已成定局,加拿大與墨西哥需要迅速行動,避免遭受更高關稅。
然而,加拿大與墨西哥領導人對此採取了強硬立場。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警告稱,加拿大將採取「迅速且有力的」報復措施,可能對包括波旁威士忌、橙汁在內的美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此外,加拿大還考慮對每日出口美國的400萬桶原油加徵稅費,這可能推高美國的汽油價格。
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則呼籲冷靜處理衝突,儘管她也承認墨西哥可能採取報復性措施。歷史上,墨西哥曾在2018年對美國鋼鋁關稅做出反應,對豬肉、奶酪等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
經濟學家的警告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經濟學家普遍對川普的關稅威脅持謹慎態度,認為此舉可能引發北美經濟的廣泛混亂。加拿大央行行長蒂夫·麥克勒姆(Tiff Macklem)上月警告稱,關稅威脅已損害企業信心,並導致投資計劃暫停。若全面徵收25%的關稅,加拿大經濟可能陷入衰退,GDP可能萎縮多達3%。此外,加拿大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只會加劇經濟損失。
川普的更大計劃
川普對關稅的依賴並不僅限於《美墨加協定》。他於周二還表示,正在考慮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探討對歐盟進口商品施加新稅。川普的經濟團隊尚未完全就位,包括財政部長候選人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內的多位官員仍需國會確認。
一些共和黨議員認為,關稅的潛在收入可以用於抵消延長川普減稅政策的成本。據悉,川普在國會山與參議員會面時曾表示,他相信關稅可為美國帶來1兆美元的收入。
儘管川普計劃通過高關稅重塑北美貿易格局,但相關政策是否可行仍面臨法律與經濟挑戰。川普可能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或其他法案作為關稅施壓的依據,但實施全面關稅可能引發更多法律爭議。
此外,企業界對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表示擔憂。全國對外貿易委員會會長傑克·科爾文(Jake Colvin)指出,許多企業正在準備應對不同的關稅情景,但這種不確定性已對經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隨著談判進展和政策細節的公佈,川普能否如願實現貿易協定重談,將成為北美經濟和全球市場的重大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