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賦稅負擔率創26年新高 國民平均承擔近16萬元

財政金融

台灣去年稅收表現亮眼,但國民的稅負也隨之增加。根據財政部統計,2024 年(民國 113 年)台灣的賦稅負擔率達 14.7%,創下 26 年來新高,較 2022 年(111 年)增加 0.1 個百分點。換算下來,每位國民平均承擔的稅負約 15.9 萬元,比前一年增加 1.1 萬元,再創歷史新高。

財政部表示,賦稅負擔率是衡量稅收占 GDP 比重的指標,用來反映整體國民經濟產出(GDP)中,有多少比例被徵收為稅收。雖然台灣長期維持「簡政輕稅」政策,但隨著稅收結構調整及人口數量減少,平均每人承擔的稅負有所上升。

機會稅收暴增,全國總稅收突破3.7 兆元

近年來,台灣的稅收大幅成長,尤其是機會稅收(如所得稅、證交稅、房地合一稅)貢獻最多。2024年全國總稅收高達 3 兆 7,308 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更有 15 項稅目徵收超過預算數

稅收成長的主要原因包括:

所得稅增加:受惠於結算申報成長、利息扣繳提升、房地合一稅收擴大。

證交稅提升:AI 熱潮帶動台股交易量活絡,推升證券交易稅收。

營業稅成長:內需市場擴大,加上升息紅利,使營業稅收增加。

儘管稅收表現強勁、而人口減少,使人均稅負提高,但財政部強調,台灣的賦稅負擔率仍低於 70、80 年代的平均 16.5%顯示整體稅負壓力仍相對溫和

與其他國家相比,賦稅負擔率14.7%也明顯不及美國的19.1%、南韓20.4%、日本 21.2%,及其他歐洲國家(介於20%~44%),如丹麥達43.3%。

台灣社保負擔仍高於國際平均,但占比在下降

如果加計健保、勞保、勞退等社會安全捐,根據最新2023年的數據,台灣的賦稅負擔率提高至 20.5%,較十年前增加 2.3 個百分點。2023年的社會安全捐總額達 1.39 兆元,其中勞保、健保因費率與基本工資調漲,分別增加 293 億元與 153 億元,成長較多。

不過,從長期趨勢來看,台灣社會安全捐在整體賦稅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根據財政部統計,2023年社保占賦稅比例為 28.7%比 2013 年減少 5.2 個百分點,降幅遠超 OECD 國家平均的 0.5 個百分點。

若按負擔者區分,我國社會安全捐向來以雇主負擔占約三分之二為主,隨勞退新制提繳金額及人數成長,比重漸增,2023年雇主負擔比重占六成八。(圖片來源/財政部)

相比之下,同一年OECD國家的社保占稅收比例平均為 25.8%,其中日本、德國、荷蘭、法國和義大利等國較高,約 30% 至 40%,而美國與英國則低於 OECD 平均。台灣的社保負擔仍高於國際平均,但正在下降

目前,台灣的稅負雖然仍低於 OECD 國家,且總稅收穩步增長並屢創新高,但這些增長主要來自資本市場與內需消費等較為波動的稅收來源,而非穩定的基本稅收。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問題的加劇,未來社會保險支出可能持續增加,因此,如何平衡稅收增長與支出管理,以確保財政的長期穩健,將成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課題。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