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全攻略》中醫師「吃5食材、按1穴位」能順應陽氣 打造健康一整年

中醫養生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今年立春在3日報到,作為開春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有著順應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

在中醫五行理論中,春屬木,與肝臟相應,立春後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發生調整。不過立春後要如何正確養生呢?

中醫師強調,春季養生的關鍵在於「養肝護陽、扶正祛邪」,此時若能順應時節,調整作息、飲食與情緒管理,便能為一年四季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

春季養生飲食:辛甘食物助陽氣發散,避免酸味影響健康

在傳統飲食上,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吳文誠推薦可以多食用有辛甘味的食物,如洋蔥、蔥、韮菜、大蒜、生薑等,以幫助陽氣的發散,並且要避免進食酸味的食物,包括白醋、酸梅、檸檬、橘子、葡萄柚等,「因酸味收斂,對於陽氣的升發反而有負面影響,若收斂過度,則有可能讓邪氣更加內藏。」

吳文誠也提醒,在春季容易有「春睏」的現象產生,「原因是從秋冬往春天走的過程中,外在溫度濕度均上升,人體一方面有需要向外發散的肝氣,同時又受外在濕氣阻撓,正邪相爭下,就容易出現體表部位困倦疲乏的狀況。」他表示,在飲食上著重陽氣升發的重要性也在此,可以讓身體正氣來復變得更順暢。

中醫師推薦立春可以多食用有辛甘味的食物,如洋蔥、蔥、韮菜、大蒜、生薑等,以幫助陽氣的發散。(圖片來源/freepik)

立春容易有哪些疾病?

另外,吳文誠也提到,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時節,「除了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天氣型態,會使得人體頸部陽氣樞紐容易受寒以外,外在環境的濕氣誘發的正邪交爭,也讓包含身體分泌物的呼吸道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痰濕咳嗽等更容易復發。」他表示,「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正是形容這個現象的古諺。

但和民眾認知所不同的是,這樣的症狀出現反而是因春季陽氣復甦、血管較為舒張、較有能力排除外來併邪的表現。吳文誠強調,只要順應這樣身體的趨勢進行對症治療,一些長年的痼疾過敏、久咳反而會更有根治的可能,而不必因為這些惱人症狀出現,就以為自己身體健康出了大問題。

「順應陽氣漸升的節氣特性,立春也正好是一年最適合減重的時期。」吳文誠指出,《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此謂發陳。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在傳統上說明這是一個適合早睡早起、緩行慢步、適度活動、自在舒展肢體的節氣,並且脫離冬季自然下降的人體代謝,正是適合以減重為目標適應生活新習慣的時候。

飲食上,吳文誠特別提醒,要注重完全蛋白質,「也就是包含人體20種必須氨基酸、各類型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以對抗身體會有種天然抗拒熱量赤字的傾向。」 

立春養生必學!耳穴按摩助疏通陽氣、增強免疫力

關於立春後的養生穴位,吳文誠推薦耳穴:胸椎穴。「耳穴胸椎穴在位於對耳輪體的中後2/5處,胸穴後方,即對耳輪11區,相較於一般的養生穴道,因為耳朵的面積較小,居家保健時更難精確取穴,因此不必過度執著絕對位置,只要在大約位置附近按壓都會有效。」

他指出,由於胸椎區在骨傷科治療上位於人體的中點,加上傳統節氣立春對應胸椎12椎,臨床上發現若能先將針刺耳穴胸椎處,便能有開胸利膈、疏通陽氣的效果,對於升陽、除濕、止過敏均有幫助,立春時節的體質調理有加分效果,因而特別列出此穴,作為民眾的居家養生參考。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季萬物生發,人體的陽氣也開始升發,中醫師強調應避免過度消耗,保持適度的休養與調適。同時,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忽冷忽熱的氣溫容易影響人體的免疫力,使感冒、流感、過敏等疾病頻繁發生,此時應更注重保暖與增強體質。透過適當的飲食調理、穴位按摩、運動養生等方式來幫助肝氣順暢,不僅能促進身心健康,還能提升整體免疫力,為接下來的季節變換打下良好基礎。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