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債殖利率近日集體呈現走跌,尤其短天期公債殖利率更寫下今年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主要原因來自美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不妙,2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下17個月來新低,引發資金躲進債市避險。
經濟利空引爆債券避險買盤,美債殖利率集體下滑
近期一連串的經濟數據出籠加深美國經濟惡化的疑慮,使得股市賣壓變本加厲,促使資金湧入債市避風港。
全球標普(S&P Global)21日公布初步調查,報告指出,美國2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1月的52.7降至50.4,創下17個月來的新低;更讓人訝異的是,服務業PMI初值竟降到49.7,為2023年1月以來首次見萎縮,且對於未來的活動預期方面也出現顯著下降,成為拖累整體數據的主要因素,也反映出川普政府開支削減與關稅政策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
另外,美國密西根大學也公布調查,消費者信心指數2月進一步惡化,從71.1降至64.7,低於原先經濟學家的預期,主要是對於通膨預期的上升;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從1月前值的3.3%躍升至4.3%,為2023年11月以來最高;對未來3至5年通膨預期終值升至3.5%,高於1月前值的3.2%,凸顯美國消費者擔憂川普的關稅戰恐進一步推升通膨。
截至目前,川普已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鋁徵收25%關稅,並於3月生效,川普也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暫緩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另徵25%關稅。川普也預告,擬對汽車、半導體和藥品課徵25%以上的新關稅。
殖利率與公債價格互為反向,長天期美債ETF反彈
事實上,美國總統川普不僅一次表達希望壓低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並且找來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提出藥方,由於10年期美債殖利率是30年房貸利率等其他多個主要貸款利率的基準,一旦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高,不僅美國人持有的房貸利息會增加、且美國政府也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成本。
但由於新一輪的經濟數據反映經濟減緩的隱憂,也引發資金流入債市避風港,根據數據顯示,對Fed利率政策較為敏感的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21日大跌7.2個基點至4.192%,寫下1月27日來最大單日降幅紀錄,為連續兩周下滑;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同步驟降8個基點至4.419%,創2月13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3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下跌7個基點至4.667%。
由於債券殖利率與價格呈現反向關係,當殖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就下跌;反之,當殖利率下降時,債券價格就上升。
觀察國內最多受益人的美國長天期公債ETF-「元大美債20年」(00679B),受益人數至今超過39萬人,基金規模也已超過3000億元,該基金市價24日盤中上漲約0.6~0.7%,累計從今年1月15日低點27.83元以來,已上漲逾3%。
另一檔同樣是長天期公債ETF「國泰20年美債」(00687B),受益人數則些微滑落至30萬人之下,基金規模超過2500億元,該基金市價24日盤中也上漲約0.7%,累計從今年1月15日低點28.94元以來,已上漲逾4%。
一名金融業者指出,債券市場已逐漸消化聯準會緩降息利空,而市場避險情緒升溫也使十年期美債殖利率走低,拉抬整體債市表現,在降息循環尚未結束、股市波動劇烈之際,也創造債市投資機會,除了提供固定收益外,在不確定性因素存在下,仍有望吸引資金配置,但要注意,若新台幣轉趨升值,恐不利於美債ETF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