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症狀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和頭痛等。與一般感冒(Common cold)不同,症狀較為嚴重,出現明顯病容,具高傳染性,且經常有群聚現象。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統計,每年流感高峰期通常在12月至隔年3月,約10%民眾須就醫治療,多數人在感染後1-2週內痊癒,但少數個案可能出現併發症,如:肺炎、肺部或神經併發症、侵襲性細菌感染、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稱為流感併發重症(Severe complicated Influenza),約0.6%患者需住院治療,甚至因部分器官衰竭入住加護病房,死亡率約為2成。特別注意高風險患者,包含嬰幼兒、孕婦、65歲以上長者、具慢性疾病者、肥胖(BMI≧30 kg/㎡)、及免疫功能不全者,比一般人更容易併發流感重症。
當出現流感症狀應迅速就醫治療,醫師會視狀況開立抗病毒藥物服用,患者需在家充分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適量飲水與飲食。注意可能併發流感重症的危象症狀,如:呼吸困難、胸悶、缺氧或發紺、產生膿痰或是血痰、意識不清、低血壓等。若家中有年長不易表達的長者,建議準備血氧機監測血氧及心跳數值,當血氧濃度低於95%時,應送醫治療。
流感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建議要勤洗手、勿直接用手碰到眼、口、鼻。流行期間外出時佩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保暖及保持空氣流通,維持健康愉快的生活型態,以降低感染風險。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能減輕罹病時身體不適症狀,並大幅減少流感重症發生。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從每年10月開始,適用對象包括年滿6個月至18歲的小兒、50歲以上成人、孕婦及其他高風險族群。民眾可至診所或衛生所接種疫苗,建議符合條件者儘速接種。
流感是常見的疾病,卻有潛在致命的風險,民眾需要有預防疾病保健知識及辨認流感重症徵兆與迅速就醫,最重要為高風險者完成疫苗接種。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RCC陳思穎護理長 / 胸腔內科 楊哲豪醫師 審閱,本文轉載自第399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