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慶富聯貸案看到公股銀行高層的酬庸泛濫

金融

(讀者投書-作者為立法委員余宛如。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一家由打造漁船、商船起家的造船廠,搖身一變成為國艦國造的國防工業,再拿著國防部的合約,向多家銀行詐貸。這樣的情節彷彿是好萊塢《神鬼交鋒》的台灣國防版,但卻是再真實不過的案例。

慶富案如《神鬼交鋒》翻版

慶富船廠藉著標得海軍獵雷艦標案的名義,在2014年11月與一銀、合庫、華銀、台企銀、台銀、土銀、彰銀、農業金庫及中國輸出入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進行聯合貸款,一銀為主辦銀行,額度205億元,利率在2%以上,為期8年。據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目前已動撥150億元。但事後經人舉發,慶富係以假採購合約文件向銀行團詐貸高達30億元。

銀行放款踩雷不奇怪,但令人訝異的是,這9家銀行全是公股行庫;也就是說,這些銀行的董事長、總經理都需要財政部點頭才能上任,這讓我對財政部管理公股銀行的能力再度打個個大問號。

我更進一步發現,所有泛公股銀行裡,只有一家兆豐銀行不在慶富聯貸案的銀行團中──當然,兆豐後來踩到更大的雷──這種幾乎百分之百的中雷率,不禁再度讓人質疑:公股銀行高層的專業和監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辦公室從參與聯貸案的9家銀行2014年的官網、年報、公開說明書與媒體報導一一耙梳檢視,發現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就是公股銀行高層酬庸現象,雖不至於到「滴水不漏」的地步,但也夠駭人的了。

銀行高層若不專業,就會像慶富聯貸案一樣,只要有一家銀行擔任主辦行,其他銀行就搭順風車,大夥結伴走夜路,才會一下子就拖9家公股銀行下水。

九家聯貸銀行有七家董總都有酬庸色彩

2014年底慶富辦理聯貸案之初,當時當然還沒有所謂的「詐貸」問題,但銀行授信該有的專業和堅持,或許可以從附表中的董總資歷略窺一二。一家簽過其他就閉著眼睛簽,詐貸爆發,火燒連環船也不為過。

當時一銀董事長蔡慶年曾任財政部國庫署長,台企銀董事長朱逢潤曾任農業信保基金副總,台銀董事長李紀珠曾任金管會副主委、總經理蕭長瑞曾任總統府秘書,土銀吳當傑曾任財政部政次,彰銀張道明曾任銀行局長,農業金庫董事長陳朝輝出身新北蘆洲區農會總幹事、農業金庫總經理鄭貞茂當過金融研訓院院長,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凌忠嫄也當過國庫署長。

監管銀行不等於會經營銀行,管理官股股權的更不見得懂金融業務;但是當時9家公股行庫董事長中,7位都「酬庸」色彩濃厚。部分由財政部國庫署轉任銀行董事長,從公股股權管理者變身為公股代表,更難脫「自肥」之嫌。

九家聯貸銀行董座有三位來自政大財政幫

每當外界指責政府高官規避旋轉門條款,卸任後逕自到先前所管轄的單位任職,總會有人為此辯稱,「人才養成不易,官員卸任後繼續供獻所長,樂觀其成」,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謬論,隨便一件聯貸案,就點出這些由高官酬庸轉任的銀行董事長專業不足、管理無能;也不要再把坐高位、領高薪的「奉獻」掛在嘴上了。

除了公務人員旋轉門的爭議外,這張表也凸顯出外界一再質疑的「政大財政幫」;光是慶富聯貸案銀行團中,9家公股董事長就有3位是政大財政所畢業,顯見外界傳聞絕非捕風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