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侵台美國會干預? 川普再度拒絕承諾 盧比歐稱不會放棄台日韓立場

國際政治

對於「美國是否阻止中國武力犯台?」這類的提問,美國總統川普和國務卿盧比歐分別有不同層次的回答,川普再次拒絕作出承諾,盧比歐則是重申,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的承諾。

據《路透》報導,周三川普再度拒絕回答有關美國是否會允許中國以武力控制台灣的問題。

川普從不對此發表評論

在白宮的內閣會議記者會上,記者問及:「總統,您已經說得很清楚,只要您是總統,伊朗就不會取得核武。這是否也是您的政策,只要您是總統,中國就不會以武力侵犯台灣?」

川普回答:「我從不對此發表評論,我不會對這種事置評,因為我不想讓自己陷入那樣的處境。就算我說了,我也不是對你說,我會對其他人說,也許是這張桌子周圍的人,非常特定的人士,在這張桌子周圍。」

拒絕置評的態度明顯不同於前總統拜登的言論,拜登曾多次公開表明,如果中國解放軍入侵台灣,他會派兵進行軍事干預。

接著川普坦言,儘管他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但是他仍打算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包括跨境投資。川普還重申,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有良好的關係,希望促進華盛頓與北京的貿易往來。

川普澄清:「我看到很多人都說我們不希望中國進入我們國家,這不對。我們希望他們來美國投資。這很好,有大量資金流入美國,我們也會在中國投資,我們會和中國合作。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會非常好。」

美國長期奉行戰略模糊

美國1979年與台灣政府正式斷交,轉而承認北京,與中國政府建交,表示不支持台灣正式宣布獨立。傳統上,美國總統避免明確向某一個國家做出安全保障的承諾,而是奉行「戰略模糊」政策,並未明確承諾是否會在台灣受到攻擊作出軍事回應。

但是美國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1979年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主張美國向台灣提供自衛武器,並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灣地位的行為,美方仍然是台灣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武器供應國,只是沒有明確表示美國將派兵干涉台海衝突。

2024年12月,川普接受NBC採訪時曾表示,「我從來都不會評論」美國是否致力於保衛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當時川普重申,他與習近平關係非常好,希望中國不要試圖入侵台灣。川普指出自己做事的步驟:在美國做出承諾之前,「他必須進行談判」,希望藉此保衛台灣,避免被入侵。

去年末在競選總統期間,川普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台灣應該向我們支付國防務費用」,他還指控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

跟川普的白宮內閣會議同一天,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周三接受《福斯新聞》採訪,講話內容就比較明確,他強調美國的台海兩岸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不會屏棄台日韓的長期立場

他直言:「我們不會屏棄在台灣問題方面秉持的長期立場,也就是說,反對任何強制、脅迫或強迫改變台灣地位的行為,我們反對外力以任何強制。」

當被問及「如果凌晨2點被叫醒,接獲情報中國犯台,美國會怎麼做?」,國務卿重申:「美國將履行承諾,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中國也了解這一點」,「這是我們自1970年代末以來的立場,現在仍然是,以後不會改變。」

他也說,美國必須「有存在感」,因為中國試圖把美國從印太地區逐出,但美國是太平洋國家,與當地的關係穩固,不會放棄美國與日本、南韓的關係。

不過,盧比歐強調:「我希望中國不會入侵台灣,預防這種情況發生的最佳方法是擁有自我防衛的能力,白宮有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我們有川普總統,也有軍事能力,來應對國際局勢。」

他還預言,中國終將富強,美國必須認清現實,也必須及早擬定對策。

「我們不能處在一個中國產能強大,美國依賴他們的世界。如果美國不想依賴中國,就必須擁有國內產能,這是川普大力推動關稅政策的背後理念。畢竟從稀土礦產到製藥,美國已經讓太多產業落入中國工廠手中。」盧比歐指出。

國務卿提到,有人評論認為只對北京加徵關稅,就能杜絕依賴中國製造,但是光是徵收關稅還不夠,因為中國企業在全球都有設廠,能夠透過這些第三國向美國傾銷產品,因此美國建立國內產能有其必要性。

最後,盧比歐強調,美國必須擁有軍事能力,因應中國的武力威脅。美國飛機及船艦製造業的發展速度未能跟上腳步,例如美國建造一艘船的時間,中國能造出10艘,這是美國非常嚴重的弱點,這種狀況不能再持續下去。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