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榮學術獎、獎學金邁入第16年 累計幫助了超過600位新世代人才

企業動態

台灣面臨少子化與技術人才短缺的雙重挑戰,科學與材料技術等領域的人才質量需要關鍵性的提升,在鼓勵學術創新並強化產學合作為前提,自2010年以來在李長榮集團的支持下,李長榮教育基金會長期投入科學與材料技術人才發展,將廣闊的世界舞台帶給學生,設立「優秀學生獎」、「博士生獎助學金計畫」、「李長榮學術研究傑出青年教授獎」,不僅提供財務支持,亦積極促進技術轉化與產業應用,打造能夠持續創新並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培育生態。今年邁入第16個年頭,累計幫助了超過六百位新世代人才,在尖端科研與學術發展上貢獻卓著。

李長榮連續16年頒發,獎學金、學術獎

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表示「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台灣要保持優勢,關鍵在於人才的培育與長遠發展。我們不僅要提供支持,更要建立一個能夠串聯學術與產業、促進技術突破的成長環境,讓人才能夠發揮影響力,推動台灣邁向更具競爭力的未來。」

李長榮集團希望藉由產學合作,以技術交流、企業合作計畫與研究成果發表機制,將科研轉化為可落地的產業技術,為台灣科學與材料技術產業奠定長遠競爭優勢。李長榮集團委託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學術獎助計畫涵蓋從學生到教授的完整人才發展鏈,支持不同階段的科學與材料技術人才培育,透過「優秀學生獎」、「博士生獎助學金計畫」、「李長榮學術研究傑出青年教授獎」,全方位支持台灣人才的發展。

三大學術獎,博士獎助最多每個月都領5萬元

三大獎分別是「優秀學生獎」提供一次性新台幣20萬的獎助學金,鼓勵學術表現優異、對研究具高度熱情的學生,讓他們在學習階段即獲得支持,累積研究經驗。

「博士生獎助學金計畫」提供每月至多5萬塊的匹配獎助學金,與其就讀的博士班研究室獎助學金相呼應,穩定資源讓博士生能夠專注於學術突破,無需因經濟壓力而影響研究進度,同時透過產學對接機會,使研究方向更貼近市場需求;畢業後亦可進入李長榮集團工作,讓學術有實踐的機會。獲得博士生獎助學金的同仁進入李長榮工作後,表現優異者將有機會取得李長榮資助的「博士後研究」到海外深造,重拾學術研究,再回到李長榮服務。

「李長榮學術研究傑出青年教授獎」提供一次性新台幣20萬元的研究獎金,幫助年輕教授推動創新研究,促進新一代學術領袖誕生,並透過研究計畫與企業資源對接,加速前沿科技的發展與落地應用。

推動人才永續發展 建構台灣成長動能

目前任職於李長榮化學研發中心的劉浩汶,本身是來自國立台灣大學化工所的博士生,同時也是優秀學生獎、博士生獎學金得主,分享此獎助學金對學術發展的關鍵影響:「研究不僅是知識的深化,更需要跨領域合作與產業的資源支持。李長榮提供的不只是財務協助,更讓我們有機會與產業專家對話,理解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對於學術研究的價值轉化極為重要。」

此外,李長榮集團與李長榮教育基金會定期於夏季假高雄楠梓研發中心舉辦的「新世代人才對話: 青年教授歸來!」,更是提供了交流與互動的機會,會上邀請歷屆青年教授獎得主,除了簡報最新的研究計畫成果,來自校園以外同儕智慧激盪也為教授們帶來更多的激勵鼓舞;研發中心分享的市場觀察,則為科學研究發展尋找廣闊的應用舞台。

隨著全球科技演進與產業轉型加速,台灣需要具備前瞻思維與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李長榮集團打造從學術研究到技術應用的完整支持機制,確保科研成果不僅停留於學術領域,更能轉化為產業價值,推動台灣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競爭優勢。未來,李長榮集團將持續深化產學合作,以多元資源培育下一代科學與材料技術人才,促進學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為台灣科技產業奠定長遠競爭力。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