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於3月13日主持國安高層會議後,在記者會上宣布為對抗中國威脅,將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此舉引發社會譁然,尤其令人矚目的是,現任國防部長顧立雄曾於洪仲丘案中擔任律師,並高呼「絕對不允許軍法復辟」,如今卻掌軍權推動軍審復活,恢復軍事審判顯然讓民進黨與顧立雄陷入尷尬局面。
國安策略還是政治算計?在野黨動向受矚
時事評論員黃揚明分析指出,國安高層此舉或意在試探在野黨對修法的立場。若在野黨反對,可能為罷免案增添火力;若贊成,對執政方也無損,堪稱「穩賺不賠」的政治算計。然而,當年因洪仲丘案廢除平時軍事審判時,藍營多持懷疑態度,而全力推動修法的正是顧立雄、外交部長林佳龍等人。如今在野黨若贊成恢復軍審,完全可順勢要求顧立雄為過去言論道歉,讓執政方自食其果。
洪仲丘案促軍審廢除,顧立雄曾是改革旗手
回顧歷史,2013年洪仲丘案震驚社會,義務役士官洪仲丘因遭虐致死,引發輿論譁然。當時洪家大姊洪慈庸對抗國防部,顧立雄作為洪家律師,幾乎一路壓制國防部,並促成立法院火速通過《軍事審判法》修正案,將非戰時軍事案件移交普通司法體系,軍審制度名存實亡。顧立雄當時更公開質疑國防部包藏私心,並堅定表示「絕不允許軍法復辟」。如今,他身為國防部長,卻推動軍審復活,與當年立場背道而馳。
民進黨執政前後立場轉變,軍中人權再成焦點
2013年修法後,當時擔任民進黨立委的蕭美琴曾表示,洪仲丘的犧牲促成軍法改革,是軍中人權與法治的進步。同年,林佳龍也主張軍審回歸司法,強調軍事審判缺乏獨立性與公正性。民進黨中常會更邀請顧立雄演講「軍中人權與軍事審判之後續變革」,顯示廢除軍審是該黨核心立場。然而,時過境遷,如今蕭美琴已經是副總統、林佳龍成為外交部長,執政的民進黨與顧立雄卻推動軍審復活,引發外界質疑其立場是否因權力而變。
賴清德曾批軍法無關戰力,如今改口稱因應中國威脅
至於總統賴清德本人也曾於2019年批評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引喻失當」,強調軍法非國軍戰力核心,應注重士氣與榮譽感,並指平時無軍法不影響國軍運作。然而,今日他卻改口稱,恢復軍審是因應中國收買軍人、危害國安的威脅,顯示立場明顯轉變。他提到,不少國人憂心現役與退役軍人被中國滲透,甚至組建武裝力量傷害國家,成為推動軍審復活的理由。
恢復軍事審判不僅讓顧立雄過去的言論成為焦點,也讓民進黨執政前後的立場大轉彎備受檢視。在野黨是否借機反擊、社會輿論如何發展,均值得關注。只能說,在當前氛圍下,「匪諜就在你身邊」的警惕或許正主導政策走向,但也讓這場軍審復活的爭議充滿政治與歷史的複雜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