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第一個低頭...川普交易藝術下的32%關稅炸彈 台灣如何拆解?

貿易戰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期掀起的全球關稅風暴,再次讓世人見識到他那獨特的「交易的藝術」。從越南的迅速讓步、台積電的千億美元投資,到烏克蘭戰爭中的冷眼旁觀,川普以商人思維主導國際舞台,將每一場危機轉化為談判桌上的籌碼。

如今,台灣面臨美國祭出的32%高關稅威脅,如何拆解這枚「關稅炸彈」,或許正取決於能否看透川普的交易哲學。

越南案例:46%關稅下的妥協

4月4日,川普宣布對越南商品徵收高達46%的「互惠關稅」,震驚全球貿易圈。然而,僅僅一天後,越南方面即表態願意與美國展開雙邊貿易談判,並承諾一旦協議達成,將對美國商品實施零關稅政策。這一讓步不僅是對川普貿易策略的重大妥協,也成為本輪關稅重整中首個明確低頭的國家。

川普隨即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稱他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蘇林的通話「非常富有成效」,並強調越南已展現出取消對美關稅的誠意。越南副總理胡德福則緊急召集官員與出口業者,宣布將增加從美國進口高科技產品,並調整匯率與利率以穩定經濟。同時,越南政府組成談判小組,爭取將46%關稅的實施期限延後三個月,並計劃派代表團赴美磋商。

因為,就在川普關稅大刀砍下那天,這一消息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顯著衝擊。當日,越南股市VnIndex下跌逾5%,水產協會(VASEP)呼籲將美國海鮮關稅降至0%以緩解壓力。總理範明政親自介入,稱此關稅「與兩國良好關係不符」,並下令設立專責小組快速應對。

越南以零關稅換取談判空間,中國打錯牌?

從越南的角度看,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使其無法承受美國市場的長期封鎖。2025年全年8%的經濟成長目標若因關稅受挫,將引發連鎖效應。因此,以零關稅換取談判空間,成為越南的緊急戰術。

然而,這正是川普的如意算盤:通過高關稅施壓,迫使各國逐一與美國談判,讓美國在每一場交易中掌握主動權,換取最大利益。

不過貿易、關稅是比較的結果,當中國強硬反擊,隔壁的越南卻是第一個低頭,這會讓中國揮向美國的關稅重拳威力減半,而越南效應牽動的骨牌效果將會陸續展開,接下來誰會是下一個?難怪川普4日會在社群平台強調「中國打錯牌了!」

台積電案例:千億美元的「自願選擇」

如果說越南的妥協是一場被迫的交易,那麼台積電對美國的巨額投資則是川普「交易的藝術」中更為精妙的一招。台積電3月初宣布將在美國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總額達到1650億美元,創下半導體產業史上最大規模的海外投資案。表面上看,這是企業的商業決策,但背後卻是川普關稅施壓、補貼誘因與國家安全法案的綜合運作。

川普從未直接要求台積電將產線搬遷至美國,而是通過政策槓桿,讓這場交易看似出自台積電的「自願選擇」。美國獲得了技術轉移與就業機會,台積電則換取了市場准入與政策保護。這是否為雙贏,仍需時間驗證,但川普的思維已顯而易見:他不追求道德制高點,只在乎利益最大化。

1987年出版的《交易的藝術》中,川普寫道:「交易的關鍵不只是你要什麼,而是對方願意付出什麼。」這句話成為他治理國家的核心信仰。他曾說:「在交易中,最糟糕的做法就是讓人覺得你急著成交。」在台積電案例中,美國以被動姿態贏得主動權,而這正是川普「美國優先」戰略的縮影。他不僅要求台積電投資,更希望全球重要企業將美國視為中心。正如他所言:「既然要思考,那就思考大一點。」

烏克蘭案例:戰爭中的談判桌

相較於企業層面的交易,川普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則展現了他在地緣政治中的交易思維。當西方國家以「捍衛民主」為名義向烏克蘭提供軍援時,川普卻冷眼旁觀,並公開質疑:「為什麼美國要無條件支持烏克蘭?」在他眼中,這不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場談判。

川普不願無償投入,而是試圖將美國的支持轉化為具體回報:或許是歐洲增加軍費分擔,或許是美國企業在戰後重建中分一杯羹,甚至是通過談判促成俄烏停火。他的哲學簡單直接:每一場戰爭、每一個國家,都是一場可以討價還價的交易。

台灣的32%關稅危機:如何拆彈?

回到台灣,美國宣布對台商品徵收32%關稅,預計於4月9日生效。這一舉措看似是貿易戰的一部分,但本質上卻是川普精心設計的談判棋局。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美國歡迎各國提出方案,只要條件夠好,就有協商空間。這意味著32%關稅並非最終結論,而是逼迫台灣上談判桌的「煙霧彈」。

對川普而言,美國市場的規模與穩定性是他最大的籌碼。3.5億人口、全球1/4的消費力,讓美國成為任何國家難以放棄的市場。放棄美國不僅意味著失去當前利益,更可能永遠無法重返這一強勢市場。正如許多中國與歐洲企業寧願虧損也要保留美國貿易線,台灣同樣面臨類似抉擇。

然而,單純採購美國商品已不足以應對這場危機。川普的目標不僅是貿易平衡,更是投資、設廠、技術轉移與就業機會。他不喜歡WTO的多邊框架,而偏好單邊談判,因為在單邊博弈中,小型經濟體如台灣難以抗衡美國的壓倒性優勢。他甚至可能宣布退出WTO,徹底改變全球貿易規則。

政府的應對之道:下棋而非驚慌

面對32%關稅,賴政府的反應至關重要。行政院長卓榮泰4日率領財政部、經濟部與農業部、勞動部等首長召開記者會,宣布9大面向及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工業700億、農業180億)的協助方案,因應產業與社會的各項需求。

說穿了卓榮泰內閣提出的方案缺乏大破大立的精神,就是政府長期慣用的補貼方案,只是這些對產業的補貼措施,會不會又被川普政府視為加重不公平貿易,現在沒人能打包票。

川普的商人背景意味著他熱愛談判,並擅長製造壓力,透過極限施壓,迫使對手讓步。不管是越南的46%、台灣32%關稅的高調宣布,正是為了讓各國「排隊來談」。

問題在於,越南看懂了,立刻有了反應,而台灣是否有足夠的國際談判人才,能否看透川普的策略並制定對策?

政府不應陷入被動的「窮擔心」「撒幣補助」模式,而應主動出擊。可能的方案包括:加大對美投資、開放市場、承諾技術合作,甚至聯合其他小型經濟體提出集體方案。川普的關稅威脅固然強硬,但美國自身也無法長期承受全面貿易戰的後果,這為談判留下了空間。

交易的藝術與全球新秩序

從越南的低頭、台積電的投資,到烏克蘭的冷處理,川普的「交易的藝術」正在重塑世界格局。他的哲學不講道義,只問得失;不求長期承諾,只看當下利益。對台灣而言,32%關稅既是危機,也是機會。關鍵在於能否跳脫傳統思維,以交易者的姿態與川普對弈。

川普熱愛談判,也深諳如何利用美國的優勢。他對台灣拋出的32%關稅看似咄咄逼人,卻留下了談判的餘地。對台灣來說,這不僅是貿易戰的挑戰,更是考驗政府是否懂得「交易」的關鍵時刻。只要讀懂《交易的藝術》,便能找到解法——因為在川普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