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去我們永遠沒有準備好 也許悲傷不會離開但可以變溫柔

書摘

作家「基隆游太太」幾年前遭遇喪母,情緒低落的她因而離開職場,所幸透過旅行重新找回幽默感,也鼓起勇氣成為一位母親。她陸續在臉書分享心路歷程,意外收到許多朋友及粉絲的回饋,發現大家似乎有著類似的疑問:還沒走出悲傷的自己,是否過於脆弱?為什麼別人看起來這麼堅強?

在沒有媽媽的日子裡,學習與失去共處的日常

這不是一本積極向上的勵志書,而是在沒有媽媽的世界裡生存的故事。這是面對至親離開的個人經驗,卻普遍而真實。

生活中有太多細節,不斷提醒著我:「這裡少了個人。」、「本來不是這樣的。」、「媽媽真的消失了。」、「她永遠永遠不會回來了。」

爸爸說,他通常會在早上醒來那一刻感到很悲傷。以前,妳總是很早起床,在廚房鏗鏗鏘鏘弄妳的包子饅頭,然後端到餐桌前,邊吃邊看報紙。現在,爸爸起床時,甚至不用張開眼,光是耳朵聽不到那些窸窸窣窣的聲音,他就再一次被提醒:妻子已經不在了。

爸爸是妳那個年代的標準男人形象,他負責養家、妳負責育兒,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男人。妳離開後的頭幾個月,他把鍋子燒焦過,也把食材放到爛掉過,微波爐也曾經差點炸掉,幸好家還安好(難道是妳在旁邊努力滅火)。

妳不在了,我還是習慣對妳傳訊息

我們一家人,努力在少了一個人的隊伍中重新整理新的隊形,找出新的秩序、新的步調。

那我呢?我常常滑著手機,看妳傳給我的最後一則訊息。
「吃飯沒?」
「要回家了嗎?」
(搭配不用花錢的免費熊大貼圖。)

連續劇裡頭的老梗原來都是真的。我常常一邊滑著手機、一邊想著,為什麼現在沒有人問我了呢?偶爾,我還會向妳的LINE 帳號發送各種無意義的貼圖,我當然知道不會再有人回應我了,但還是慣性去做這個動作,假裝妳只是太早睡了,才沒有看到女兒來訊。

再好的家人也無法替代妳的位置

妳離開的幾個月後是中秋節。游家(我的夫家)照例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大家族烤肉,我們的烤爐上總是會出現一些讓都市俗驚嘆的東西,比如烤螃蟹、烤生蠔啦,有一年我公公還自己組裝了鐵板烤肉爐,只差放上招牌就可以直接營業了,讓我讚嘆基隆人的烤肉怎麼可以如此樸實無華(的相反)。

我永遠記得妳剛離開時,公公婆婆跟我說,不要怕啊,妳還有一個媽媽,我們給妳靠,這句話也一度讓我感動得大哭。但無論是好媳婦還是惡媳婦,天下的媳婦都知道,婆婆永遠不會是媽媽(等我可以對著婆婆挖鼻孔或者直接破口大罵再討論這個課題)。老公的家人再好,永遠沒辦法彌補原生家庭失去的那個家人。

月圓人不圓,思念如潮水將我擊潰

記得那次烤肉的中場休息時間,我跟老公手牽手走去超市補貨,回來的路上,我看到天上又圓又亮的月亮,再度落入俗氣到不行的老梗劇情。想到那句「月圓人團圓」的俗諺,又想到如今月依然圓,而自己的家卻已不完整,「哇」一聲就哭了出來。

「啊?妳怎麼了?」哎,老公應該感到害怕極了,怎麼買個東西老婆也可以哭呢?如果問我為何總能忍受他歷年來種種白目行徑,大概是因為妳離開的日子,面對我的情緒失控,他的努力忍耐與陪伴累積了大把大把的「愛妻點數」可以浪費。

「嗚……每個人都有媽媽,就我沒有媽媽……。」其實我已經忘記自己當時到底在胡言亂語什麼,我只記得自己很想妳,也很氣自己,我以為自己已經把情緒整理得很好了,可是為什麼,隨便一個月亮,就讓我被思念打趴。到底,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

我就這樣蹲在超市門口大聲哭著,像一艘沒有動力的小船,雖然度過了驚濤駭浪、但卻迷航失去方向,只能在海上漂流,好久,好久、好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