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初重返白宮,上任不到百日,便對主要貿易夥伴祭出強硬且極高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以及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引發廣泛震盪。此舉不僅回應了他選前「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也象徵著新一波反全球化浪潮來臨。此前不久,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於2024年公開直言:「全球化已死!」
那麼,全球化真的已經走入歷史?或許更精確的說法是:全球化正面臨趨勢的逆轉與結構重組。在全球經濟秩序重塑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正視這場逆轉帶來的影響,尤其是逐步浮現的通膨壓力。
近年來,從中美科技戰、疫情下的供應鏈重組,到俄烏戰爭後歐洲能源戰略的轉變,全球經濟運作邏輯發生劇烈改變。過去幾十年以效率與比較優勢為中心的全球化模式,正被更具保護主義與政治色彩,且更重視安全與自主的新常態所取代。這正印證了羅德里克 (Dani Rodrik)教授在其著作《全球化矛盾》中提出的三難困境:國家難以同時追求全球化、國家自決與國內民主。當政治風向偏向後兩者時,勢必得犧牲全球化,這也解釋了為何保護主義在全球經濟中日益抬頭。這種結構性轉向,正對過去二三十年來全球多數國家的穩定物價環境,構成新的挑戰。
全球化的衡量:由指標數據看全球化變遷
全球化是一個涵蓋經濟、社會與政治層面的概念。若要掌握其變化,需從不同面向切入。以經濟層面而言,「貿易開放度」(即一國進出口總額佔 GDP 的比重)是最常見衡量指標。
圖中的藍色曲線即反映此指標,自 1970 年代起全球貿易開放度呈現長期上升趨勢,但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出現明顯下滑。雖然其後有所反彈,但動能顯著放緩,波動明顯加劇,顯示經濟全球化已進入一個動態而不穩定的狀態。

另一方面,紅色曲線為瑞士 KOF 研究院編製的「全球化指數」,涵蓋經濟、社會與政治等多元面向。該指數自 1970 年代以來穩定上升,但近年已見停滯,2021 年後甚至略有下滑。這反映出不只是經濟貿易,連跨國制度與社會連結也面臨全球化逆轉的壓力。綜合這兩個指標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經濟體系正從過去以效率與成本為首要考慮的分工邏輯,轉向以安全以及保護為優先的新架構。
全球化與通膨的關係
在過去的全球化的浪潮下,國際貿易蓬勃發展,各國的生產與消費都相當依賴進口的原料和商品。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一個國家的貿易開放程度越高,國內的通膨壓力通常也越低。這是因為全球化帶來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引進了低成本的商品,並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些因素都有助於穩定物價。
然而,這種抑制通膨的結果,其前提是自由貿易。一旦關稅提高、貿易壁壘增加,企業成本上升,削價競爭的空間縮小,抑制通膨的效果就會消失。這一現象也已在許多長期跨國的大規模研究中獲得印證:貿易開放程度較低的國家,往往伴隨著較高的通膨率。特別是那些規模龐大但相對封閉的經濟體,這些經濟體的政府較易採取缺乏事前承諾的國內政策,而這類政策會造成無效率的經濟結果,其中包括了高度的通貨膨脹。
更有研究指出,將一國政治穩定程度或是負債程度納入考量之下,貿易開放度與通膨的負向關係在政治不穩定或是嚴重負債國家中更為強烈。這也意味著,在全球化可能逆轉的今天,通膨或許會再度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結構性風險;若再加上國內外政治風險的交互作用,通膨問題恐怕會更加棘手。
台灣可能面臨之風險
對台灣此類小型開放經濟體而言,我們的高度貿易依存度深受全球化進程影響。在先前全球化擴張階段,為台灣帶來相對低度的通貨膨脹與穩定的經濟成長紅利。然而,若全球化逆轉趨勢延續,台灣將承受更大的輸入型通膨壓力,並可能面臨出口競爭力下降、企業供應鏈重整,以及家庭實質購買力下降等多重衝擊。而如前所述,當國內政治極化程度升高時,政府在凝聚共識、採取有效且連貫的經濟政策來對抗通膨衝擊的能力將受到影響,台灣將可能面臨更高的通膨風險。
全球化在提升總體經濟效率的同時,可能伴隨著國內所得分配的惡化,使部分社會群體成為相對受損者。這種分配不均的現象以及其影響,被認為是近年部分國家保護主義與反全球化政策興起的背景因素之一,這也說明了為何川普的「美國優先」政見獲得民意支持。
當保護主義政策引發供應鏈重組與成本上升,導致通膨發生時,其代價並未由全民均攤,反而最重地落在中低所得者身上。這是因為他們的可支配所得中,用於基本生活消費的占比遠高於高所得族群,當物價普遍上升,他們維持基本生活的實質購買力所受到的壓力也最為顯著。因此,全球化逆轉下的通膨,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攸關社會公平與穩定的重要挑戰。
川普上任百日以來的政策行動,無疑強化了全球化逆轉的趨勢,也使通膨壓力再次成為國際經濟的關注焦點。當前情勢可能不僅反映短期景氣循環的波動,更涉及全球化在制度與結構層面的轉向與重組。
在全球化逆轉的時代,對台灣而言,此一國際趨勢衍生的主要政策課題,首先在於如何正確應對相應而生的通膨壓力,包括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運用。其次,則涉及如何運用國內政策機制,如更完善的社會安全體系或所得重分配措施,減緩通膨對弱勢族群的衝擊。這些政策應對的有效性,將影響台灣在不確定性增加的國際環境中維持經濟穩定與社會凝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