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搜尋工具如ChatGPT、Perplexity迅速崛起,新聞媒體的最大威脅,或許不再是「被取代」,而是「被遺忘」。2025年5月,在倫敦舉行的一場媒體高峰會上,來自CNN、BBC與《經濟學人》的高層激烈辯論AI對新聞業的衝擊,有人樂觀看待AI搜尋是新機會,也有人警告這將重創新聞的能見度與可信賴性。這場交鋒不只揭示新聞媒體在AI時代的戰略分歧,更提出一個根本問題:在搜尋被改寫、平台主導權轉移的當下,新聞媒體該如何讓自己繼續「被找到」,更重要的是「被相信」?
當AI顛覆Google搜尋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pple高層在美國司法部對Google壟斷案的證詞中指出,Safari瀏覽器中Google搜尋量在2025年4月出現二十年來首次下滑的情況,原因之一即是用戶轉向使用如ChatGPT、Perplexity等AI搜尋工具。這項發言不僅重創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更揭示了長期依賴搜尋廣告營收的Google正面臨前所未見的信任與技術危機。Google雖仍主宰全球約九成的搜尋流量,但AI技術的興起,正在動搖Google這個搜尋霸主的根基。
與此同時,OpenAI的高層指出,ChatGPT搜尋功能自2024年10月上線以來,在全球每週已達十億次查詢,且使用者愈來愈偏好「語意自然、具上下文意識」的對話式資訊近用方式,而非Google那種「十個藍色連結」的搜尋邏輯。這種搜尋體驗的轉向,正逐步改變讀者的資訊消費習慣,也為傳統新聞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媒體如何回應網路搜尋的權力轉移?
CNN董事長兼執行長Mark Thompson在論壇中樂觀指出,AI也許是「比Google更好的新聞發現機制」,能幫助用戶從數以百萬計的內容中快速定位到所需資訊。但BBC與《經濟學人》的高層則分別提出尖銳反駁,認為AI不僅削弱新聞的能見度,更扭曲了資訊的可信賴性。
根據BBC高層引用的研究資料,在AI聊天機器人提供的回答中,有高達一半包含重大錯誤,這會有損人們對新聞機構的信任程度。而《經濟學人》高層更直接指出:「搜尋正在跌落懸崖」,AI正在取代使用者點擊新聞來源的習慣,因此媒體未來的關鍵是:如何讓使用者「直接使用新聞媒體的自家平台」來獲取可信賴的內容。
媒體品牌與信任的新戰略
與其說媒體害怕被AI吃掉,不如說更該擔心被使用者的記憶排除在日常之外。面對AI對流量的侵蝕,《經濟學人》採取的策略並非與AI對抗,而是強化品牌識別與使用者關係的建立。《經濟學人》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可信賴、全球視野、公正理性的分析」,這樣的品牌定位能夠吸引即使是意識形態相對立的讀者群也願意付費訂閱。
此外,《經濟學人》也從過去強調「匿名集體編輯」的風格,逐漸轉向讓記者建立個人品牌,例如在Podcast、社交短影音、個人化電子報中展現記者的專業與人格,藉此拉近與讀者的關係。這也是新聞機構在生成式AI時代不可忽略的生存法則,因為若你不主動出現在讀者面前,你就將從他們的資訊地圖中消失。
與新聞業共生:OpenAI的新策略
OpenAI高層Tom Rubin在波蘭舉行的WAN-IFRA世界新聞大會上則明確表示,AI不是為了「吃掉新聞」而誕生,而是要與新聞業共同進化。他指出,ChatGPT已與包括《華爾街日報》、《衛報》、《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十多家大型新聞媒體達成合作協議,內容引用將清楚註明來源,並將流量導引至新聞媒體網站。
Rubin並強調,目前AI搜尋的最大價值在於「降低記者工作負荷」:像是語音轉錄、新聞摘要、搜尋引擎最佳化(SEO)標籤、格式轉換、甚至跨語言翻譯。此外,他也以非營利媒體如《Chalkbeat》與《Outlier Media》為例,說明他們如何利用AI擴大在弱勢社群中的資訊影響力。
當搜尋平台如Google的導流能力開始分散甚至衰退,媒體的自我定義與自我記憶工程也就變得更加關鍵。BBC高層指出,儘管YouTube等平台吸引大量年輕觀眾,但BBC的策略是利用這些社交平台與閱聽眾建立關係,再將他們導引回自家平台。這種「去中心化的再重新匯聚」的策略,反映的是媒體對自我價值的重視。
重新把新聞當作公共財
CNN董事長Mark Thompson也提醒媒體界,不應過早宣布「AI時代的勝利」,因為新聞轉型是個「永無止盡的實驗過程」,唯有持續嘗試與策略調整,才能在演算法與平台主導的時代生存下去。
AI搜尋技術的崛起,確實改變了新聞的能見度,但真正令人憂心的,不是新聞是否會被AI「吃掉」,而是新聞機構是否還能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位置」。換句話說,在資訊氾濫、演算法主導的時代,媒體若失去其價值定位、無法與讀者建立長期關係,那麼即便他們的內容品質再高,也可能消失在眾聲喧嘩的資訊汪洋裡。
這正是《經濟學人》編輯總監Minton Beddoes的洞見:「知道你是誰、做什麼、為誰而做,是媒體得以存續的根本條件。」當閱聽眾不再透過Google搜尋提供的藍色連結找到你,新聞媒體就必須主動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資訊習慣」,透過品牌的獨特聲音與一致信念,讓自己「被記得」。
從這個角度看,新聞媒體的未來,不只是「內容的競爭」,更是「記憶的競爭」。而品牌能否與閱聽眾建立情感與信任的連結,將決定它在AI時代能否存活與繁榮。唯有主動出擊、持續創新、堅守價值,媒體才不會被閱聽眾遺忘,不被平台演算法掩埋,從而繼續是公共討論與民主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