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緊密連動、供應鏈安全備受重視的今天,企業要穩健經營、跨境拓展,除了要產品好、服務強,還得會「通關」。為了協助業者減輕行政負擔、提升國際競爭力,財政部關務署預告修正《優質企業認證及管理辦法》,讓倉儲業者在取得安全認證優質企業(AEO)資格後,可免除製作年度稽核報告,只需提報自我檢查結果即可。
這項政策於4月25號預告期滿,近日將正式發布,對於已身兼多重資格的業者而言,將是一項簡政便民的利多。
所謂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為「安全認證優質企業」,企業之所以會想積極申請,主要是因為通關程序可獲得大幅簡化,不僅享有最低的文件審查與貨物抽驗比率,有機會申請免驗放行,還能在貨物未放行時獲得單一窗口協助處理,整體通關效率平均提升達三倍以上。簡言之,一家企業在兩國都被承認AEO資格,通關效率將優於沒有AEO的企業。
關務署統計,台灣自2009年12月導入該制度後,至今已有948家企業取得優質企業認證資格,其中包含524家一般優質企業與424家安全認證優質企業,合計貿易額約占全國總額的一半,制度推行可謂成果豐碩。
倉儲業可望節省重複作業,國內35家倉儲業務受惠
此次修法的關鍵,在於針對倉儲業者身兼AEO與自主管理業者的雙重身分,簡化其行政作業流程。
過去這類業者每年需依《自主管理辦法》繳交稽核報告,另依《優質企業認證及管理辦法》提交自我檢查結果,實質內容多所重複。
以倉儲安全、出入控管、貨櫃與貨物安全等項目為例,兩項報告都涉及相同檢核重點,倉儲業者需投入2至3天進行現場作業與內部審查,不僅人力負擔重,也增加管理成本。
為此,關務署修正草案中特別增訂規定,明確倉儲業如依AEO制度於每年完成自我檢查並送交結果者,得免依《自主管理辦法》第12條製作年度稽核報告。
關務署副署長蘇淑貞於例行記者會上指出,該項修正不僅避免重複稽核,更有助於倉儲業務營運流程的簡化與優化,對於目前國內約36家有實施自主管理的倉儲業者而言,將是具體可感的政策減負。
根據關務署AEO認證名單,目前屬於「倉儲類別」之優質企業共計35家,多數業者如陽明海運、長榮國際儲運、萬海航運、環球倉儲、京揚國際等,雖非專營倉儲,但皆設有相應之物流或儲運業務,實際執行倉儲作業並符合安全驗證標準。
與美日韓等10國AEO相互承認,通關效率顯著提升
AEO資格的誘因不僅止於行政上的簡化,更體現在通關效率的提升與跨國認證的便利。目前,台灣與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印度、加拿大等10個國家簽署了AEO相互承認協議,取得安全認證的企業在這些國家也能享有同等通關待遇。
換言之,只要拿到AEO證書,出口商品將享有通關優先權、文件審查與貨物抽驗機率大幅下降,甚至在特定條件下可申請免驗放行。
根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AEO企業的通關效率遠高於一般業者。以海運為例,AEO平均通關時間為0.243小時,遠優於一般業者的0.867小時;空運部分則從一般業者的0.114小時,縮短至僅0.014小時。這樣的效率差異,對於時間敏感型的產業與講求供應鏈即時性的企業而言,所帶來的營運效益不言可喻。
此外,安全認證優質企業還可透過申請,使用非侵入式貨物查驗方式,對於高單價、高敏感度或特殊性貨品,提供更妥善的保障。海關亦可設立單一窗口協助處理貨物未放行的問題,減少通關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與溝通障礙,進一步提升企業與官方之間的協作效率。
貿易環境不確定性高,AEO認證門檻嚴謹但值得投資
當然,要取得AEO資格並非輕而易舉。基隆關指出,企業需通過海關針對稅務紀錄、法遵狀況、營運制度與安全措施等項目的嚴格審查,且申請者近三年內不得有重大違規紀錄或欠稅情形。
雖然門檻不低,但就長遠而言,AEO制度所帶來的通關優勢與國際認可,無疑是一項值得投入的制度資產。
在當前全球經貿情勢動盪、美國關稅政策未歇、國際物流成本起伏不定的背景下,財政部表示,AEO制度除可強化國際供應鏈安全與便捷外,更可降低業者行政成本,並提升其物流管理及出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