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政部發布的《2024年度財政統計年報》,去年全台約20.2萬人辭世,遺產稅申報件數達18.4萬件,但真正需要繳交遺產稅的實徵案件僅約1.3萬件,占比不到7%。不過別以為這稅收無足輕重,光是其中785件高資產遺產,總額就高達2,588億元。
財政部指出,去年遺產稅實徵淨額高達416.9億元,平均每件繳稅金額約322萬元。換句話說,不到一成的申報案件繳了稅,卻包辦超過3,800億元遺產淨額,繳出了逾400億元稅金。
去年遺產案件九成以上免稅,剩下的繳出417億元稅金
2024年全台遺產稅申報件數達18萬4,262件,雖然總件數龐大,但其中多達17萬2,286件為免稅案件,占比高達90.7%。實際徵稅件數約1萬2,934件,實徵淨額416.9億元,平均每件繳稅322.4萬元,顯示有繼承稅負的案件仍以資產規模大者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適用最高稅率20%(遺產淨額超過1億元)者共計785件,創下近年新高,比2023年增加87件,總遺產金額高達2,588億元,平均每件遺產總額達3.3億元,足見高資產家族繼承案件正逐年增加。
而這785件僅占實徵件數約6%,卻貢獻了超過三成的課稅金額,堪稱「繳稅扛壩子」。
其他級距方面,遺產淨額在5,000萬至1億元者有923件、適用15%稅率;遺產淨額5,000萬以下者則有1萬1,187件,適用10%稅率。從整體結構來看,將近87%的案件適用最低10%稅率。
贈與稅部分,2024年申報件數為23萬28件,其中核定免稅者占九成以上。但高額贈與(淨額超過5,000萬、適用20%稅率)案件卻達390件,較去年多13件,總贈與金額高達949億元,平均每件金額2.43億元,也較前一年成長4,300萬元。
因應物價上漲,去年有六項遺產與贈與稅扣除額同步調高,例如配偶扣除額由493萬元提升至553萬元、喪葬費用扣除額也從123萬調至138萬。
今年遺產、贈與稅級距上調,以財產移轉發生日為準
邁入2025年(民國114年),全新遺產與贈與稅課稅級距也正式上路,民眾在進行申報時須特別留意適用標準的變化。根據財政部公告,因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積漲幅超過10%,遺贈稅課稅級距自今年起全面上調。
調整後,遺產稅的課稅門檻如下:淨額5,621萬元以下適用10%稅率,超過5,621萬元至1億1,242萬元部分適用15%,超過1億1,242萬元以上部分則適用20%。
贈與稅方面,新級距也將分別調升至2,811萬與5,621萬元為分界,對高資產移轉者將有明顯影響。
不過,高雄國稅局特別提醒,級距雖於2025年起生效,但適用與否的關鍵在於「財產移轉發生日」而非申報日。例如若繼承人於2024年12月31日繼承財產,即使延至2025年申報,仍須依照舊制計算稅額。
此外,國稅局也指出,免稅額與各項扣除額目前並未調整,遺產稅免稅額仍為1,333萬元、贈與稅免稅額為每人每年244萬元。這些項目因物價調整門檻尚未達標,因此仍維持原有標準。
申報期限於過世後半年內,別讓遺產變罰金!
另一個常見申報陷阱則是遺產稅申報與遺產分配順序錯置。
許多繼承人因家族內部分配未達共識,選擇「等分完再報稅」,卻不知已逾申報期限而遭國稅局開罰。依規定,遺產稅應在被繼承人死亡後六個月內申報,若有正當理由可申請延長三個月,超過期限則將依法裁罰。
國稅局強調,遺產稅申報是就財產課稅的義務行為,與實際如何分配無關。納稅人務必把握時間,在法律規定內完成申報流程,避免因程序疏失而招致額外罰鍰。